長城古樓攏係假 中國拼觀光猛造假古蹟
2018/12/23 19:05
近幾十年,中國各地熱衷於復建、新建古建築,各地都有破壞古蹟,製造「假古蹟」的情
況,然這一切的目的,主要卻是出於帶動旅遊,提高地方GDP的需求,長期從事古建築修
復工作的學者柳肅批評:「這是一種毫無意義的GDP,是一種極端的浪費。」
據短史記中一篇文章指出,古建築修繕復建始於民國時期,1919年,朱啟鈐意外發現北宋
建築家李誡所著《營造法式》,了解到有關古建築施工設計的具體要求,因此創辦「中國
營造學社」,無論是建築設計,還是施工技術,都曾詳細論證,為「古建築復建」開了一
個好頭。
近幾十年來,中國各地修繕、復建古建築蔚然成風,願意遵守科學原則者卻並不多,急功
近利、斥巨資修建毫無價值的仿古建築已成主流,最流行的,是3種錯誤模式:大規模復
建假古城、基於想像力復建新樣式的著名古建築、以及破壞性修繕。
大規模復建假古城,不惜拆舊建新、拆真建假,例如長城的「重建」越來越多,造成很多
不可挽回的破壞。各的人們隨心所欲修復的這些城牆、關隘、烽火台等,無論是建築材料
、工藝技術,還是外觀形象,都與歷史的真實相去甚遠。修復成了破壞,遊客花錢卻買來
虛假的歷史文化。
一些城市,如大同、嶽陽、聊城等,為發展當地旅,大舉復建古城。在這一過程中,很多
真跡被破壞了,很多仿古的「假古蹟」建了起來。
基於想像力復建的「著名古建築」,則完全與古蹟無關聯,官方以「具時代新意」、「遠
遠超過前代」為名憑空復健,包括黃鶴樓,以及附屬的白雲閣、呂仙洞、岳飛亭、岳飛銅
像等,以及滕王閣、雷峰塔等,都是「借題發揮」的仿古建築。
破壞性修繕也非常普遍,例如抗戰中大部分毀於戰火的岳麓書院,2003年修繕時卻以鋼筋
混凝土結構仿木建築取而代之。
不過中國仍有少數修繕案例,是較為合理的。例如岳陽樓在1983~1984年大修後,保存了
清代的規模、式樣和大部分的建築構件,如4根被白蟻蛀空的楠木金柱,經過化學加固處
理後仍在繼續使用。徽州府衙也參考《府治公廨圖》等大量文獻資料,對原材料最大程度
的利用。(洪子恩/綜合報導)
https://imgur.com/6Om9pLK
真實的「齊長城」極為破敗,故地方政府更願意將齊長城改建成更雄偉的明長城,以吸引
遊客。翻攝短史記
https://imgur.com/micsrxq
2008年,大同啟動古城復建計劃,將除寺廟、鼓樓外的大批建築,無論新舊全部拆除,然
後復建了四面城牆、數百套四合院,和多處標誌性歷史建築,城內已經無任何真跡。翻攝
短史記
https://imgur.com/Rcr91TD
嶽陽的仿宋「汴河街」沒有了一點歷史味,其中一條歷史街還在一個房產開發中,街上古
建築被全部拆除。翻攝短史記
https://imgur.com/8Wa3k72
西湖邊的雷峰塔,採鋼筋結構建造,絕不是已經倒掉的雷峰塔的「復原」,雖然仍叫「雷
峰塔」,但早已與「古蹟」無關。翻攝短史記
https://imgur.com/cooqe1A
黃鶴樓上一次被毀是在1884年,1985年落成開放的復建物,較原址後移甚多,外觀以清樓
為原型,改3層為5層,官方認為這是「再創造」。翻攝短史記
https://imgur.com/1n4Ryq0
岳麓書院在抗戰中大部毀於戰火,2003年後恢復清代原貌,但並未遵循以原材料、原技術
、原有的工藝方式,而是以鋼筋混凝土結構仿木建築取而代之,成為名副其實的「假古跡
」。翻攝短史記
https://imgur.com/6BQHLgQ
現在所見的岳陽樓是1983~1984年大修後的成果,保存了清代的規模、式樣和大部分的建
築構件,如「4根被白蟻蛀空的楠木金柱,經過化學加固處理後仍在繼續使用」,確屬古
跡。翻攝維基
https://imgur.com/uviBOHr
徽州府衙本著「原遺址、原規制、原材料、原工藝」的原則,進行的大規模復建。柱子、
牆體、碑刻、龔自珍所種的桂花樹等,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翻攝短史記
https://tw.finance.appledaily.com/realtime/20181223/1487923/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