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刪
先講結論,「台灣人不看書,但台灣是愛書人的天堂」
換句話說,以產業角度來說,台灣根本不該有那麼多出版社存在、
一年不該出現那麼多書。所以對愛書的人來說,在台灣有那麼多書可看是意外的驚喜。
簡述原因,出版社抱持著以量衝收入,簡單來說就是薄利多產的概念;
而且一堆文組畢業生,環顧一般就業市場沒有好出路,不如來做編輯,
覺得還算是文化產業,覺得還算是和自己的旨趣興趣有關。
在台灣,編輯和出版行銷是標準的低薪產業,
在日本,出版相關工作的收入,不會差Sony這種主流大公司太多。
但就是因為有太多文組畢業生對編輯這工作有憧憬,以社會學角度來說,
就是有一堆願意接受低薪的生產預備軍,而出版社也利用這點,
繼續他們以量衝收入的營業模式,但即使如此出版在台灣還是很難活。
除了量之外,台灣是愛書人天堂的原因還有:書的品質明顯變好。
現在的民眾,越來越注重封面、紙質、或是內文例如翻譯的品質。
雖然編輯的工作量變多了、需要處理的書變多了,但是大部分編輯還是盡心盡力
處理好每一本書。他們花的時間和一本書能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完全不成正比的。
這裡面包裹了太多理念。
然後,電子書一定是趨勢。一台2~3百克的電子書,又輕又不占空間。
再來電子書對用功的讀者和知識喜好者來說,在資料管理上有很大助益。
這部分因應以後電子書技術越來越好,功能越來越完備,會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