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op5566 (湯伯56)》之銘言:
: 成佛爬階從
: 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果)->三果(阿那含果)
: ->阿羅漢->菩薩->佛
: 阿羅漢以上才可以涅槃,脫離六道輪迴
: 在正法時代佛陀大弟子摩訶迦葉
: 拜師八日後即證入阿羅漢境地
: 反觀現在末法時代修幾十年有初果就該偷笑了
: 學佛的人會不會覺得很幹又要輪迴刷首抽中正法時代???
聞法誤解心狂亂 https://goo.gl/1hUroL
譬如佛世時,當時在捨衛國的只樹給孤獨園,有一天來了一位失去兒子的父親。雖
然他是一位婆羅門,對宗教也稍有了解,然而面臨與最親的家人死別的時刻,同樣也是無
法接受。最後他發狂了,到處亂跑,看到人就問:「你有沒有看到我兒子?」好幾天的時
間都不曾進食、睡眠,心念完全狂亂了。
他一直來到佛陀的精捨,也同樣詢問佛陀:「瞿昙沙門,你知道我的兒子在哪裡嗎?
」佛陀告訴他:「人生恩愛別離,怨憎會苦!」這位父親心已狂亂,聽不進任何言語,轉
身又跑了。但是腦海中依稀記得佛陀說的「恩愛別離,怨憎會……樂」,就四處告訴他人
:「瞿昙沙門這樣告訴我——恩愛別離,怨憎會,快樂」。
有些人聽他這樣說都覺得很奇怪:佛陀是位有智慧的大覺者,怎麼會說「恩愛別離
,怨憎會,快樂」?後來這句話就流傳開來。有一天,波斯匿王與末利夫人在城樓上觀看
人民聚集,看到不同以往的景況,原本大家都是安分守己地買賣東西,怎麼這一天卻三三
兩兩地交頭接耳,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於是就問身邊的隨從。隨從回答:「大家在議論——有一個人向佛陀請法,佛陀告
訴他『恩愛別離,怨憎會樂』。」國王就說:「豈有此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末利夫
人是很虔誠的佛教徒,她告訴國王:「佛陀應該不會說這樣的話,如果佛陀真的說了,應
該也有他的用意。」
末利夫人趕緊派遣一位大臣,前往佛的精捨去詢問究竟。後來佛陀又詳細地解釋:
「人生的恩愛別離,是痛苦的;怨憎會時也很痛苦,這都不會快樂。「佛陀重說一次,讓
大臣再回報給末利夫人。真正恩愛的人要別離,當然會很痛苦,沒有快樂;而互相怨憎的
人相處在一起,當然也很痛苦,哪有快樂?
從這個事件看來,雖然與佛同世,面對面說的話都會產生偏差,何況在後代?所以說
「殊勝因緣值佛世,聞法不行亦枉然。」再來,「難得人身今已得,勤養慧命聚資糧」,
難提得的人身今既得,接著就要殷勤地培養慧命。生命原本就有分段生死,然而慧命卻是
永續的,我們要趕快在人生道上積存慧命的資糧。
「佛心己心行正道,生值佛世有何難」,明了生值佛世實在不簡單之後,只要我們
有心,能體會佛心,自然與佛的境界就會愈來愈接近。
只要有心,世尊的法還在,法就是『經典』,
如果沒有心,就算生值佛世不好好珍惜,也是空錯過。
前一陣子翻舊照片,看到我家已過世的長輩在承天禪寺拍的照片,
內心深深覺得可惜,當年廣欽老和尚還在世,結果我那位長輩就這樣走過,
好可惜...
南無阿彌陀佛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