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曾幾何時,在兩岸交流中產生了一種中國悖論,
照理說交流是互相的,有來也有往,但是在中國悖論底下,
無論臺灣與中國居於何種地位,都可以得到中國很強、臺灣很爛,
然後臺灣不能讓中國不開心的結論,
而且有中國悖論思考邏輯的還不少,在輿論上也佔上風
以下就用他們代稱有中國悖論思考邏輯者來跟大家討論看看這種矛盾的事。
比如在資金交流上,如果中商來臺灣投資,他們就會說是中國很有錢,
來臺投資是惠臺,但是如果是臺商去中國投資,就會說是因為中國能賺很多錢,
中國願意讓臺商進駐是惠臺。
結論:中商投資臺灣→中國好有錢、臺灣好窮,中國惠臺,臺灣應讓中國開心。
臺商投資中國→中國好棒棒、臺灣好爛,中國惠臺,臺灣應讓中國開心。
在人力交流上,如果中國人來臺灣讀書或工作,他們就會說中國人很有競爭力,
臺灣人都被比下去了,但如果臺灣人去中國讀書或工作,
他們就會說是因為中國很有發展性,所以大家都搶著去。
結論:中人來臺→中國人好棒、臺灣人好爛,中國才有未來,臺灣沒有。
臺人赴中→中國好棒棒、臺灣好爛爛,中國才有未來,臺灣沒有。
貨物交流上,他們常常嗆說臺灣人不親中就不能買中國貨,要買淘寶就不得反中,
但卻不會要求中國人得要親臺才能買臺貨,反到是要求臺灣貨要賣中,就得親中。
臺灣人買中貨是中貨好,CP值高。中國人買台貨是中國人很有錢,是惠臺。
結論:臺人買中貨→中國貨好棒、臺灣貨好爛,中國惠臺,臺灣應讓中國開心。
中人買臺貨→中國人有錢、臺灣人好窮,中國惠臺,臺灣應讓中國開心。
“政治歸政治,○○歸○○“今天如果有非政治人物說了反中或親臺的言論,
他們就會說“政治歸政治,○○歸○○“非政治人物不應發表政治言論,
但如果講得是親中或反臺的,他們又會說“政治歸政治,○○歸○○“
不應該從政治角度批評發表言論的人。
結論:發表反中親臺言論→發表的人錯,不應該讓○○沾染政治。
發表親中反臺言論→發表的人沒錯,批評的人錯,不應該讓政治沾染○○。
實地交流上,他們會說臺灣人去中國就應該照中國的規則去走,
不能讓中國主人不開心,但中國人來臺灣,他們又會說來者是客,
應該用中國的規則招待人家,不能讓中國客人不開心。
結論:臺人去中國→臺灣要依照中國的規則,臺灣不能讓中國不開心。
中人來台灣→臺灣要依照中國的規則,臺灣不能讓中國不開心。
相信看到這裡,稍微有點智商的人都會覺得這種論調很不正常,大有問題,
但中國悖論卻在整個華人圈都隨處可見,沒多少人覺得奇怪。
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說拿實力主義出來說阿就中國拳頭比較大呀,
所以都是中國惠臺,中國好棒,不能讓中國不開心。
但是等等,不是說不要分那麼細,大家都是中國人嗎,
為什麼中國臺北人就總是矮中國內地人一截,處處都是中國內地對,中國臺北錯,
此誠余之不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