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風傳媒
2.完整新聞標題:
躉購費率高、外商賺飽飽?德商闢謠:高費率才能讓台灣成為風電出口國
3.完整新聞內文:
能源局預計下周就要公告2019年的再生能源躉購費率,
其中離岸風電費率成為焦點之一。
面對外界質疑費率過高將圖利外商、或外商只是想來借錢,
德國開發商達德能源(wpd)今(22)日回應,
躉購費率不是如外界所言「被外國人賺走」,
而是能扶植台廠成為亞洲離岸風電供應鏈的一環,銀行也不會放任業者「賺錢後就跑」。
wpd目前在台開發雲林及桃園2處離岸風場,
其中規模640MW的雲林風場計畫2020年建造完成,
目前已取得籌設許可、與台電簽定適用2018年費率的躉購合約,
也通過工業局的本土化審查。
而350MW的桃園風場預計2021年完工,
目前還未取得籌設許可,需適用2019年的躉購費率。
「躉購費率不只是投資風場開發商,更是投資本土產業」
曾參與歐洲24座風場專案融資的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
基礎建設部門負責人彼得‧舍費爾(Peter Schäfer)指出,
德國再生能源躉購機制持續18年後才改用競制,期間躉購價格僅為緩步下降,
也因此在歐洲培育出多間供應全球市場的風機組裝廠。
他提醒,台灣現在的躉購費率,不只是投資風場開發商,
更是投資本土產業,讓台灣建立成為亞洲風電出口地的基礎。
wpd董事總經理歐貝合信(Achim Berger Olsen)則指出,
目前只有2家開發商簽到2018年的躉購費率,
但台灣的風電供應鏈無法因此建立,
需要其他更多開發商獲得同樣水準的費率,
才能為整體供應鏈建立經濟規模,「今年的費率比去年更重要。」
歐貝合信說,台廠已有一定製造水準,
但為風電設置新的廠房或機械,需要新的投資,
也因此讓初期的幾個風場造價較高。他坦言,目前收到幾家台廠的產品報價,
價格的確比歐洲要來得高,也因此才會希望政府盡早確定躉購價格,才能計算可接受的產品價格。
歐貝合信也進一步指出,能源局設下滿發時數上限,
同樣不利台灣風機供應鏈發展。他說明,風機越好,滿發小時數則較高。
若政府費率設滿發時數上限,則業者就只會選擇便宜、效率較差的風機,
台廠也因此只能製造技術過時的便宜風機,反而不利在地供應鏈與國際最新技術接軌。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goo.gl/hRswmg
5.備註:
增加躉購費率 台廠有錢賺
分散發電方式 降低風險也不好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