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amasakiayu (ayumi)》之銘言:
: Y※ 引述《Kevin0224 (一顆蘋果)》之銘言:
: : 1.媒體來源:
: : yahoo
: : 2.完整新聞標題:
: : 產業:風電躉購費率大降,中龍董座王錫欽稱台灣恐失亞太離岸風電關鍵樞紐契機
: : 3.完整新聞內文:
: :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 : https://goo.gl/FZexMC
: : 5.備註:
: : 通篇專有名詞,來翻譯翻譯
: : 1.台灣地理位置非常有利於風電發展,據新聞指出,
: : 全球最好的20大風場中,就有16個在台灣海峽
錯誤連篇的文章也有人推哦? XDDD
: 然後容量因素預估最高差不多41%
: 火核動輒8-9成
: 這只能說就是現在科技的限制
: 但如果未來科技發展離岸風的容量因素能夠大幅提高
提高只有兩招
1.大型風機 2.浮體基座
除了少數例外(示範風場跟麗威,麗威太靠近桃機只能用4MW)
基本上都用8MW跟9MW的風機,已經是超大型,
至於GE等號稱的10MW以上超弩級風機,如果能抗颱也有機會出現.
已知達德允能8MW,CIP跟中鋼9MW,沃旭沒公開.
浮體基座目前都是試驗性,且給50M水深使用,
台灣還沒開放50M以上的區域.
: 屆時再蓋
: 每度電的單位成本就能再度大幅降低
: 我們也不用在這所謂16個全球最好風場
這裡錯了 台灣海峽的風場,福建那邊都是歸中國所有
https://www.4coffshore.com/windfarms/windspeeds.aspx
台灣優勢是佔了澎湖,所以憑空生出一堆面積.
: 先插了舊機組,再因為效能太差
: 把舊機組拆掉,換成新機組
: 如果可以
不太可能發生,風機很貴
日前報導沃旭幹的風機更新,是原本容量真的太小
https://tinyurl.com/y8zoz4n2
: 不解綠能發越多,民眾越有利的說法從何而來
: 電力需求是有限的
: 如果發電量遠遠大於需求量
: 結果就是棄電
: 當然,廠商與台電有簽訂棄電條款
: 人民不會因為這些被接地放棄的電力而多付錢
: 但廠商會
: 將本求利的結果就是施壓政府提高躉購費率
: 不然經營賠錢誰幹?
簽約價是固定的,不然幹麼簽約 XD
: 且以政府目標的三成綠能的預估規模而言
: 漲幅雖然不到一元,但就整體電價來看卻高達三成
政府目標是20%綠電 不是30%
: (這僅算電力成本與廢核代價,隱藏成本譬如核四攤提、火發備援、電網改建未計入)
搞不好核四會復活?
: 另外比較需要注意的
: 則是實際發電量遠低於預估值
: 那單位發電成本就會大幅提高
: 屆時躉購費率不立刻相應提高
: 廠商就會無法經營
: 但若要加價,電力成本就會更高,電價也就水漲船高
明顯矛盾,如果發電量遠低於預期,
總電價一定下降,電價是發電量*單價,
單價是簽下去20年不變.
: 而若還是有人經營不善
: 結果就是倒閉
: 讓銀行去接收風機
: 但因為是無追索權融資
: 扣除掉國外機關五六成的保證
: 以數千億規模的投資看
: 至少會產生數百億元的呆帳
: 當然
: 如果發電量達到預期以上
: 透過躉購費率的保障
: 是能夠可長可久持續經營的
我不懂那麼多人擔心發不出電是基於什麼證據
如果發不出電,
1.廠商不用為了3600小時收購上限跳腳
2.台電2016在彰化外海蓋了測風塔,外傘頂洲也有一座,
有多少風多少電,台電一清二楚.
他們的反應是這樣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259294
3.剛說了台灣海峽另一邊是對岸的,他們估計滿發小時也是3600,
有沒有這麼巧專家都錯了,只有鄉民是對的? XDDD
中國問題是他們8MW以上的風機國產開發比較困難,當然不排除乾脆
買洋人的東西來裝.
: 各地狀況都不太一樣吧
: 且日本高價是針對國內廠商全自產的優惠
: 並非所有人都能拿到10元/度的高價
: 事實上全球也在對綠能補助金額縮減
日本應該是法令對開發的限制,不是價格高低的問題
https://www.kankyo-business.jp/news/021464.php
看起來就是台灣"海管法"的翻版
: 那麼發電成本還要跟其他國家二三十年前看齊
: 是不是有點問題?
: 當然我國的招標還包含了技轉與國產化的目的在
: 但是標案分兩類
: 後期部分競標價僅僅是前期的一半還少
: 2.2 VS 5.8
: 這等於要我們相信
: 差額每度3.6元
: 全都是技轉與國產化的成本
: 這金額高低我不做評論
: 就見仁見智吧
說過很多次了2018年,三個國家做第一批離岸風電
法國容量 3GW 價格0.15歐元
台灣容量3.8GW 價格5.8元簽1GW,剩下2.75GW還不知(遴選部分)
: 事實上中國也在大量發展風機之中
: 或者說中國一直對發電業這塊技術著墨很深
: 太陽能上基本上已經把德國七八間公司打到倒閉了
中國太陽能玩到把自己都打倒了
請查詢 無錫尚德
: 賣技術幫人發電當然是好
: 但技轉的內容是離岸風機的核心技術
: 能讓台灣對世界全套輸出整隻風機?
: 還部份裝配?
: 這就差別很大
: 也直接影響台灣花這麼多成本在風機上
很多人誤以為國產化是為了自己做整台風機賣出去,
我看並非如此,
真正的目的是打入供應鏈,跟台灣的航太產業一樣,
沒有人認為台灣要做整台飛機賣出去,
現實是不做飛機也有每年1000億的產值.
風機跟航太都只有兩三座山頭獨強,打進去就夠了,
退一萬步說就算無法出口,台灣內需市場也很大,
這點跟航太產業不同.
: 這很大部分也是因為全球化影響
: 不過既然你提到中國
: 我們也必須要正視這個問題
最後講一下沃旭,個人判斷不會走,
自從放出消息終止合約,其他風電商反而安靜了...
搞不好等著分食沃旭放走的大餅.
他們爭取的主要還是恢復階梯費率+取消3600小時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