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自由電子報
2.完整新聞標題:
民調下跌至34% 川普舉白旗
3.完整新聞內文:
壓力環伺 談判大師出醜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自去年十二月底聯邦政府局部停擺以來,美國總統川普堅持要民主黨佔多數的國會眾議院先撥款興建美墨邊境圍牆,才願意恢復政府運作,不料政治、經濟、社會層面壓力接踵而來,且矛頭幾乎全指向川普,使其廿五日突對民主黨讓步,允許政府重啟三週,力爭的五十七億美元築牆經費,卻一毛錢都沒拿到。分析指出,經此一役,川普「談判大師」的名聲受到質疑,在政治上也明顯落居下風。
政策顧問被捕 轉移焦點
美聯社指出,白宮顧問在政府停擺前就警告川普,與眾院攤牌不會達到其目的。而川普在整件事上缺乏戰略考量,包括耶誕假期躲在白宮發推特,遲遲沒有公開演說或巡視邊界,展現為其圍牆主張談判的決心;以及自身立場搖擺不定,時而表示認可其他種類障礙設施,時而堅稱仍在為實體牆面奮鬥;甚至是低估眾院議長裴洛西的能耐和民主黨的團結,在在顯示白宮「效能不彰」。白宮內外顧問如今認為,築牆是一項龐大、不可能實現的承諾,已是川普政府的負擔。
英國「衛報」指出,迫使川普讓步的可能性有三種:第一是政治上的壓力,包括各地民生設施受到政府停擺影響,導致黨內議員反對聲浪漸大,例如,西維吉尼亞州參議員卡皮托(Shelly Moore Capito)即坦言,該州雖支持總統及其邊境安全政策,但比起讓政府關門,「還有更多更有效的策略」。第二是川普有意儘快赴國會發表國情咨文,藉此降低當前的衝擊。第三是前川普政策顧問史東廿五日因「通俄門」調查被捕,川普有意轉移大眾焦點。
歐巴馬任內的白宮顧問艾克塞羅德(David Axelrod)表示,川普是「自身衝動的俘虜」,因為眾院擁有權力和權威,而現任議長裴洛西懂得如何加以運用,「川普必須對此深思熟慮,否則將再次出醜」。紐約時報指出,對於將妥協視為軟弱的川普來說,這次的讓步是沉痛的打擊,凸顯其沒有能力在共和黨掌白宮、民主黨掌眾院的政治分立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柯林頓任內的白宮立法事務主任葛林芬(Patrick Griffin)更直言,川普此次不僅築牆不成,還可能輸了基本盤。
川普為了兌現圍牆承諾、討好基本盤而力爭築牆,但美聯社-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近日民調顯示,認同川普執政表現的民眾,已從一個月前的四十二%,下跌至僅三十四%,接近上任兩年來的最低點。紐時分析,川普若能在三週內與國會兩院民主黨領袖達成共識,並在築牆計畫上取得進展,方可宣稱拿下政治勝利;但若非如此,已在此事上對川普頗有微詞的國會共和黨人,屆時可能不太願意繼續配合川普讓政府停擺。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g1pPLN?utm_source=copyshare
https://goo.gl/UdbTTF
5.備註:
34%還不錯啊,臺灣某任總統才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