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卦點說明:針對墾丁漁港淤沙事件的批判
臉書連結:https://bit.ly/2UCx95I
本肥宅自己寫的啦!
大家都知道墾丁變爛,但很少人了解系統性的原因,想說趁著墾丁又出包,官方還
在講幹話的時候,嘗試寫一篇簡單易懂的,希望拋磚引玉。
FB內容:
海邊談話(一)墾丁怎麼死的?從保護區淤沙事件談起
前幾天,某單位在墾丁的後壁湖漁港清淤,將大量淤沙傾倒在附近的生態保護示範區,此
舉引起民眾譁然。一時間眾說紛紜,有人擔心泥沙會讓珊瑚死亡、有人擔心機具壓死寄居
蟹、有人覺得此舉破壞美景,有關單位則急忙表示是誤會,實際上此舉清淤又養灘,一舉
兩得,豈不美哉!
黑色的淤沙是否適合養灘,留給專業人士釋疑,但個人不禁有點感嘆。
曾是旅遊勝地的墾丁,如今淪為過街老鼠,連這樣一件公評未定的事,也會讓鄉民下意識
地先圍剿一番再說。
曾經,墾丁是台灣人夢中的夏日之都,在2007的電視劇「我在墾丁天氣晴」和2008的電影
「海角七號」相繼爆紅後,聲勢扶搖直上,那曾是墾丁最有機會成為國際一流景點的時刻
,那麼,它怎麼會淪落到今日的地步呢?
個人認為有三大核心原因:「上層的規劃不良」、「基層的短視近利」、「國際競爭失敗
」。
1. 上層規劃不良:
身為台灣最早的國家公園,墾丁依循的「國家公園法」是以保育生態為核心宗旨,盡可能
減少人為干擾和經濟活動,採用的人員編制以生態保育和環境教育的專才為主,缺乏專業
經理、行銷企劃、公關、旅遊規劃的高階專業人才,連國家公園警察隊的人員也相當短缺
。
這類單位適合管理人煙稀少的自然環境(如雪霸、玉山),但面對墾丁這不只是山與海,
同時是台灣最大的旅遊經濟體,國家公園管理處要斡旋於恆春鎮公所、飯店集團、民代、
地方派系,要促進產業轉型、創造商業模式、與國際知名景點競爭......面對這麼龐大的
格局,這個小組織是非常無力的。
20年前,它管控不了開始氾濫的水上摩托車。
20年後,它更阻止不了整個區域的名聲臭掉。
官方只能用一篇又一篇的聲明稿,試圖挽救一點什麼,只是,要救現在的墾丁,早就超出
國家公園,甚至任何單一在地單位的能力範圍了,但我們能期待鎮公所、縣政府、墾管處
、中央政府、企業集團和民間派系突然間上下一心,合力救墾丁嗎?
2. 基層短視近利:
其實,這正是缺乏規劃的必然結果,當政府失能時,民眾的想法自然趨向悲觀,甚至有一
種末世情結:「能撈就撈,現在不撈,等別人撈完我就吃虧啦!」。
缺乏公共財的社會氛圍,就是墾丁人民的敗因。
去墾丁常會有人推銷套票:水上摩托車六合一、大腳車隊、半潛艇……猜猜這些活動有何
共同特色?答案是遊程短、成本低、環境負擔大,用白話說,就是用犧牲未來的方式賺快
錢。
好不好玩?我不知道,只知道這樣下去總有一天玩完。
根據一位老教練所言,墾丁早期的浮潛品質很高,當然單價也高(據說一次超過600元)
,可以想見,如果堅持下去,配合海洋保育成果,即使當下少賺一點,但長期下去,其高
品質將會慢慢能吸引優質國際客,最後,墾丁的名字可能和馬爾地夫、帛琉、大堡礁並列
。
但這件事沒有成真,在各種時空因素下,業界產生了惡性削價競爭,400、350、250…….
到了現在,一位教練拉著十位以上的客人,像湘西趕屍般拖一大串,匆匆繞一圈就回去,
翻桌率高了,但體驗差、回頭客少、危險、教練累,這些無形消耗的成本,終有一天會反
撲。
於是,約在2010~2012年間,陸客快速湧入,墾丁投資蜂擁、民宿林立,用上述的模式大
賺其錢,更加深了墾丁產業畸形化的程度,卻沒注意到,同時有一件大事在發生。
3. 國際競爭失敗
21世紀初,廉價航空快速發展,2010左右,各大廉航公司東南亞地區快速的佈線,這造成
什麼結果?幾年間,亞洲旅客到沖繩、科隆、長灘島、沙巴……等海島度假勝地變得相當
便宜,甚至對台灣人(尤其是北部人)而言亦是如此。
這代表什麼?隨著全球化的進展,終於到了墾丁登上世界舞台,和全世界一流海洋景點競
爭的時候了。
「到沖繩跟到墾丁花一樣多的錢,那我當然去......。」
你是否聽過這句話呢?你心中的答案又是什麼呢?
當墾丁商家還沉迷於壓榨環境、惡性競爭時,忽然間遊客變少了,研究一下,發現新出現
一票競爭對手,不研究還好,一研究,哇!人家有鯨鯊、有長尾鯊、有鬼蝠魟、有潔白漂
亮的海岸、有整潔的環境、有合作共享的完整產業鏈、有完整區域規劃、有國際級的人才
、有永續的旅遊模式…….,這時才發現,啊,死定了,我們什麼也沒有。接著就像乾涸
池塘裡的一群魚,不是相濡以沫,而是拚死爭搶著最後一點水。
到了最後,墾丁最能穩定賺錢的事業體,居然是商業運營上跟海洋沒太大關係的-海生館
。
回到這次新聞的主角:後壁湖生態保護示範區的傾倒淤沙,這次官方的作為,可說是過去
20年錯誤發展的一個縮影:上層應付苟且、底層貪圖便利,最後造成區域競爭力削弱的結
果。
它不是大事件,但墾丁的現狀,就是一連串這樣的小事件堆疊而成的。
簡單介紹一下這片沙灘的特別之處吧:
1. 它是當地極少數沒有陽傘、沒有水上摩托車、也沒有業者在賺快錢的沙灘,遊客的照
片裡不會有破壞畫面的廉價生財工具。
2. 它外圍有一圈環礁,能夠擋住海浪,幾百公尺的範圍內時常平靜無波,海流也比較弱
,對於海況險惡的台灣海灘而言,是很稀有的條件,適合自由潛水、SUP、浮潛和戲水。
3. 它的深度介於1~8m間,「曾經」有許多大海葵、小丑魚群、燕魚群、海龜、海膽、海
蛞蝓、軸孔珊瑚……還有一些特殊物種。但這樣的一處仙境,每年水下生物都在變少,年復一年,如今有價值的生物早已被盜獵一
空,生態系崩壞後,水下趨近於死寂,徒留空蕩蕩的海景。
終於,有關單位動作了-他們把重機具開到沙灘上,傾倒港內清出來的黑色淤泥,並大力
解釋它不會影響生態。
其實,已經不是很在乎它會不會影響生態了,畢竟充其量只是壓死一些寄居蟹,悶死一些
珊瑚和海草,除此之外,也沒有太多能死的東西了,是吧?只是,都等了這麼久,對於這片美麗的南國秘境,相關單位的大動作就只有「倒一坨沙」
嗎?「一片生機盎然的大海」難道沒有觀光價值,沒有搶救的價值嗎?
墾丁,到底要怎麼救?
後半部分的想法,將在下一篇詳述:「墾丁要怎麼活?從體驗潛水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