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個錢幫快失傳的台語台北腔刷個存在感好了 午夜發
本篇每3樓發100P發30個不重複 鄙視台語的噓文跳過
※ 引述《kinki5566 (近畿小子5566)》之銘言:
: 我爸是老台北人
: 我有天把水果說成「ㄗㄨㄧ ㄍㄛˋ」就被他糾正
: 說應該要唸成「ㄍㄝ季」才是道地的台語
: 唸ㄗㄨㄧ ㄍㄛˋ是年輕人先學國語把水果直翻才在唸的
: 不過我台南朋友說他只聽過「ㄗㄨㄧ ㄍㄛˋ」而已
: 有沒有應該怎樣唸才是正統的八卦?
我想很多人已解答只是「水果」與「果子」兩種同義詞就不多說
但我看到這篇的重點是「你爸是老台北人」
也就是說你們家族講的是台北腔的台語
讓我看了感到格外親切 也請你一定要延續你們的家族傳統
像幾個推文回的「ㄍㄨㄝ ㄐㄧˋ」就是南部腔的唸法
小弟我是八年級生 從小到大至今出社會
從來沒遇過任何同學/同事跟我一樣講台北腔
唯一在生活中來自非家人共鳴的就是幾位藝人
像小時候聽到配音《魔法阿嬤》的已故藝人文英阿嬤也很親切
還有連續劇常設角石英、金馬影帝陳松勇、最佳男配角馬如龍
暫時想到的就這些 看看他們都是阿公阿嬤輩的...
就知道演藝圈幾乎沒有年輕人在傳承這腔調
為何現在流通的台語都是以南部腔為主而非北部腔呢?
最大的主因就是中(華民)國遷臺後定偏安臨時首都在臺北至今
加上黨國的禁方言政策(國語運動)
政府所在地臺北相較南部腔、海口腔 絕對首當其衝
由於臺北後來成為全臺最繁華之處 各地人口早已紛紛湧入
故政令解除再重新開放講台語時
連臺北聽到的台語都反而幾乎剩外地最大宗的南部腔
然而其他鹿港腔、宜蘭腔等至少在當地仍然流通
最終北部腔可說是成為文化刨根的最大受害腔調
記得小時候學校教閩南語 總是家裡講一套學校講一套
根本失去練習鄉土語言的意義 然而班上會講台語的也是一隻手數得出來
一直到中學、大學看到愈來愈多「臺北人不會講台語」的刻板印象
就覺得荒謬 家裡講得可是最道地的台北腔啊
所以大學以後我就算跟朋友跟老師台語對話也都講台北腔
最可笑的是還有1949從支那逃亡來臺的9.2背景在笑台語就是支那話?!
無論是北部腔(偏泉)、南部腔(偏漳)、還是海口腔(泉為主)
台語就只是閩南語的分支 最大特色是還含有日語元素
畢竟臺灣就是經歷過日治時期的文化融合
隨便舉例「蘋果」: lìn-gòo 〔りんご〕(ㄌㄧㄣˋ ㄍㄛ˙)
不過蘋果還是有字面講法: phōng-kó(ㄆㄥˇ ㄍㄛˋ)
而我們家都講: kua-kó〔瓜果〕(ㄍㄨㄚˊ ㄍㄛˋ)
再分享幾個台北腔的例子搭配台文拼音
「台語」: Tâi-gú(ㄉㄞˇ ㄍㄨˋ)
去年「雞」年: kue (ㄍㄨㄝ)
喜迎「豬」年: tu (ㄉㄨ)
https://i.imgur.com/C62HdDV.jpg
最後略談小學的母語教學
絕對不是直接叫小朋友回家自己學那麼不負責任
當然也不是完全丟給學校老師自行編授教材
每個人的家族母語都不盡相同 需要的是兩邊一同配合
像是請小朋友輪流分享最近跟家人講哪些母語對話
然而若家族本來就只講中文我也認為沒必要強制多學其他人母語
但若是有母語請一定要好好延續家族傳統
所以希望原Po務必要把快失傳台北腔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