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i7915566 (小傻瓜)》之銘言:
: 張我軍(1902-1955)台灣台北人
: 有人評為「高舉五四火把回臺的先覺者」
: 但張我軍曾說:
: 「我們日常所用的話,十分差不多佔九分沒有相當的文字。那是因為我們的話是土話,是
: 沒有文字的下級話,是大多數佔了不合理的話啦。所以沒有文學的價值,已是無可疑的了
: 。」
: 「諸君怎的不讀些有用的書來實際應用於社會,而每日只知道做些似是而非的詩,來做詩
: 韻合解的奴隸,或講什麼八股文章替先人保存臭味。想出出風頭、竟然自稱詩翁、詩伯,
: 鬧個不休。」
: 「台灣的詩文等從不見過真正有文學的價值的,且又不思改革,只在糞堆裡滾來滾去,滾
: 到百年千年,也只是滾得一身臭糞。」
: 文學系的人怎麼評價?有沒有八卦?
我對近代文學史不熟,也不是專業,只有一些基本常識
首先,五四運動一些主張其實是相當極端的,佔主流的是全盤西化派
有些甚至極端到連漢字都要通通廢掉,改成拉丁文字拼音的
類似的極端言論 胡適 年少輕狂時講的也不少
光就字面上來看張我軍的言論,大概也類似年少輕狂的狀況
他的主張應該是全盤以北京官話為核心,全盤白話文化
所以一邊拳打批評台灣本有的漢文、漢詩文化,說是糞堆,說是保存臭味的八股文章
另一方面又腳踢當時已經開始萌芽的台灣鄉土文學,
用的理由居然是方言是沒有文字的下級話,怎麼可能有文學
這個就純粹是偏見滿滿,可能還有大中國情結發酵吧?
台灣文學之父:賴和一個重要的主張就是台語白話文學觀,並沒有閩南話或客家話
就不能寫的問題
類似的場景其實在今天也一直上演
在中國居住已久的台灣人,對台灣本地的生態文化各種看不順眼
既不爽保守派,也不爽改革派,就是要走全盤學習中國的,自以為更進步的第三條路
從金融科技、城市交通治理到現在都還有人這麼想不是?
"台灣為什麼不引進支付寶,多方便啊"
左打保守派,右打本土改革派
"Obike以後會消滅Ubike"
左打保守派,一樣還是右打本土自己的改革派
為的就是推銷他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