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
還願遊戲玩過頭恐拖垮台電玩業- 中時電子報
台產恐怖解謎遊戲《還願》19日開賣,立即成為兩岸玩家焦點,不論是遊戲面、文化面與
政治面都引發熱議。
從遊戲面來看,喜歡刺激的遊戲玩家很欣賞《還願》採取第一人稱的玩法,因為這款遊戲
比起前作《返校》更恐怖,創造出更大賣點;「慈孤觀音」造型令人不寒而慄,遊戲舞台
與美術設計設定在台灣80年代,再融入本土民間的宗教信仰,與熟悉的生活環境結合,增
添恐怖的真實感。都是台灣遊戲界的突破與創新,可喜可賀。
融入民俗宗教有創意
從文化面看,宗教界研究者針對遊戲裡一些宗教元素做評論,認為其中的「觀落陰」為閭
山法,但一般民眾認知上將閭山視為道教,介紹熱門遊戲的直播主也就把「觀落陰」當作
道教法術,是一個誤解。可知,《還願》不僅是一款線上遊戲,更讓時下年輕人認識這塊
土地上的民俗與宗教,也值得肯定。
從政治面上看,網友發現遊戲中一張符咒,上頭寫著「呢嘛叭唭」(你媽八七),並蓋上
紅印「習近平小熊維尼」,加上犯人「包子」、邪教頭子「陸恭民」(陸公民)等「設計
」,這些內容已牴觸到大陸的敏感政治神經,遭陸網友討伐自然也不意外。
牴觸政治敏感神經
創作原本是一種自由,卻難以「海闊天空」,除了不應涉及人身攻擊,避開道德和文化的
陰暗面,對於內容取材可能出現的政治傾向,甚至意識型態,都是遊戲的開發業者繞不開
的話題。再加上遊戲的目的是商業市場,對於市場的政治屬和社會環境更不能缺乏基本認
知,否則一旦抵觸了政治,就可能失去商業市場,全世界皆然。
此事件導致遊戲在陸下架,還面臨後續追償和投資者可能的轉向,壓力山大。多年來,全
球看到了台灣豐富的創造力,但讓人擔憂的是,面對大陸這個全球最大市場,台灣業者是
要精神還是麵包,帶來是福是禍,業者絕對有自己的智慧。
小靈通 《還願》
一款位於Steam平台由赤燭遊戲發行的恐怖解謎遊戲,劇情描述1980年代台北的一個小公
寓中,一個試圖遵循傳統觀念的三口之家周邊發生的許多事件。玩家一開始需在四個不同
時間軸、類似而不相同並彼此相連的舊公寓場景中搜尋線索,推理解謎,劇情將會隨著各
時間軸中的線索與道具揭曉後推進。(李鋅銅)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225000059-260309
5.備註:
記者李鋅銅負責新聞
這名子真夠嘲諷的,還拿過曾虛白獎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