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42857 (~.~)》之銘言:
: 其實淘寶最大的問題不是個資什麼的.
: 而是支那根本沒有對等向台灣開放市場, 憑什麼台灣人可以給他做生意?
: (支那境內電商非支那人根本沒有經營權.)
: 這也是美支貿易戰的源頭, 也是支那無法受到世界信任的最大原因.
: 支那人在國外利用相對公平的環境賺錢,
: 但換到他們境內的時候就不給外國人分一口羹.
: 這種流氓邏輯的國家, 居然會有低能智障為他說話~
大陸是一個非常大非常大的市場,而且很難吃到,而且市場的變化非常
迅速有很多新的玩家會突然用新的技術新的萬發突然崛起,原來吃的
很爽的不少企業如果創新跟不上,很可能突然間就完了。
在大陸和歐美的不少商學院中,亞馬遜和EBay從大陸市場敗北的案例是
必做的分析課程。
亞馬遜和eBay進入大陸都很早,都曾經一度佔據六成多的市佔率。阿里巴巴
1999年創辦一直半死不活,但是2004年開辦淘寶,2005年拿到雅虎的10億
美元投資,接著就開始燒錢,迭代系統不斷根據用戶需求開發新功能,改善
網購頁面的人工交互性,開闢貨源加大優惠力度等等。2006年市場佔有率
超過eBay,一年後就把對手打趴了。
京東公司2003年進入網購市場,2004年-2007年一直半死不活,2007年開始
拿到了投資,也是開始不斷開發網絡系統,根據用戶需求開發新功能,
改善網購頁面的人工交互性,大量投資建設自有倉儲和物流系統,上午
買當天到下午買次日到,而且不停的燒錢加大優惠,錢燒沒了就繼續融資,
繼續燒。京東第一次盈利還是2015年前後。2008年就把亞馬遜擠到了墻角,
現在亞馬遜已經只做跨境電商了。
亞馬遜和eBay在大陸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第一,全球化企業很抵觸本土化,更喜歡全球一致的頁面風格,全球一致的
網購系統,對於一線需求的響應很少很慢,不願意開發迎合大陸用戶的
網購系統,不符合大陸用戶的習慣。
第二,更喜歡直接賺錢拿利潤,不願意先燒錢投資佔據市場,培育好市場
再收割利潤,所以不願意降價優惠,不願意補貼商家,不願意投資建設
倉儲和物流系統。
然後就死掉了。
大陸並不是所有行業都對外資關閉的,至少網購市場一直是開放的,外資
沒有抓住機會罷了。
大陸和台灣之間的一個大問題是,體量不等。大陸這邊行業的頂尖企業的
體量往往比台灣同行業的企業大的多,就拿網購市場來說,大陸沒有對
台灣封閉市場,但是想進入這個市場,怎麼也得先投資100億美元,才可能
佔有1%到3%的市場,但更大的可能是扔進水里,連個響聲都沒聽到。如果
2005年進入這個市場,可能投資10億美元就好了,現在投資100億美元可能
只能聽見一聲水嚮,然後錢就扔水里了。
大陸的互聯網市場的玩家特別喜歡燒錢,當年Uber、滴滴和快滴三家共享
出行企業在市場上大戰了一年多,每家都燒了10億美元以上,現在只剩下
滴滴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