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兩岸局勢緊張之際 中國棒球代表隊登陸台

作者: andrewkuo   2019-10-27 21:48:57
1.媒體來源:
BBC
2.記者署名
鄭仲嵐
BBC中文台灣特約記者
3.完整新聞標題:
兩岸局勢緊張之際 中國棒球代表隊登陸台灣
4.完整新聞內文:
代表台灣的中華台北隊在10月20日台中舉行的亞洲棒球錦標賽後,獲得2020年東京奧運最
終資格賽排名賽的參賽權。
此次台中賽事的另一個亮點,是中國大陸棒球代表隊的出現。他們在同天下午以8比6擊敗
強敵韓國獲得季軍,拿下另一張東京奧運最終資格賽排名賽的入場券。兩岸的代表隊都剛
好享有殊榮。
決賽前一天,中華台北也在主場跟中國隊進行複賽較量,以10比2勝中國。賽後,兩隊也拿
出君子風度,互相握手致意,雙方也在和樂的氣氛下,於球場內留下一場合照。而這張「
國家隊級」的兩岸選手比賽合照,已經許久沒出現。
1954年開打的棒球亞錦賽,中國從1997年開始來台灣參賽。不過在2000年至2008年間的陳
水扁,與2016年後蔡英文的執政期間,中國官方會技術性不來參加。而在2008年至2016國
民黨籍總統馬英九執政期間的比賽,中國則都全數參加。
轉到中國最喜愛的足球與籃球,兩岸的籃球代表隊,過去在亞運與亞洲杯等賽事中交手過
,但是在台北舉辦的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中國則是缺席包括籃球的團體項目。而兩岸
的足球代表隊交手,僅有女足在他國的亞運與奧運資格賽碰過數次,但在台灣仍未對戰過
,也讓這次的棒球代表隊交流格外有意義。
30年來交流的眉角
兩岸代表隊之所以在國際賽場,尤其在台灣這麼難遇到,也有其歷史因由。過去中華民國
還在聯合國時期,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存在,在國際賽場上自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受到
處處打壓。
直到1971年,聯合國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代表權後,反而讓在台灣的中華民
國受到打壓。直到1980年代中後期,包括籃球與足球等才慢慢以「中華台北」名義回到亞
洲賽場。
相對地,中國較不重視的棒球,在台灣持續蓬勃發展,並給了台灣民族自信心。 1997年中
國棒球隊參賽後,由於棒球相關賽事大多由日本、台灣與南韓等設備先進國主辦,也增加
中國隊來台打比賽的機會,自然讓更多台灣人期盼兩岸「體育大戰」。但其他體育項目,
依然要看中方觀察台灣的政治氛圍來決定。
中國於80年代後期改革開放,進入90年代後中期後,兩岸體育也開始在學術與競技兩邊交
流。台灣台北教育大學體育系專研體育文化史的教授李加耀對BBC中文回想當年的交流,依
舊深呼吸後吐了句「那時候真的不簡單」。
當時還是學生的李加耀,曾跟繋上教授主辦首次「東北亞體育史學會」,首次邀請中國學
者來台發表。當時聯絡不像現在方便,中國學者對於名稱溝通就耗很久,「(名稱)掛中
華民國就是不行,發表會上也會吃你豆腐,說中國台灣什麼的」。
大約同期,中國的競技強項桌球、游泳等也在當局允許下來台灣交流。他說:「當時游泳
選手林莉被邀來台灣師大示範,我現場看到印象真的很深」。隨後桌球的陳靜、網球的胡
娜等定居台灣併入籍後,開始給予台灣運動競技新的刺激。
大比賽對國的重要
隨著中國的經濟實力逐漸上升,北京在1990年舉辦亞運後,將目標轉向奧運。李加耀分析
:「奧運、亞運這種國家層級的,是種國家政治跟經濟實力展現。它是有規律性 短中長程
的時間規劃、實力也夠,還有城市再造與場館利用」。
2001年後,中國在成功申辦北京奧運下,硬體實力逐漸飛躍,配合經濟快速飛漲,讓中國
體育建設邁向黃金期。 2000中期起中超足球、CBA職籃、桌球聯賽等體系日趨成熟,反而
讓台灣的體育選手開始前往中國的體育聯賽掏金。
「之前去杭州的網球訓練中心,那個場地都是20面起跳的,食物供給也很完備」。李加耀
談起中國體育目前的硬體投資,印象相當深刻。
20多年過去後,當年中國體育學者都已50、60來歲,雙方都已建立長久友誼,平常講話也
不再刻板。李加耀說:「但他們在公開場合一定都很保守,要的(頭銜)話就一定要」,
然而在私底下酒酣耳熱時,他們也會吐露心聲:「因為領導在旁邊盯,不說的話回中國就
會被寫報告檢討」。
台灣也在2017年時,成功在台北舉辦世大運。李加耀回憶,2011年當時在馬英九時期,在
爭取世大運上確實花了很多苦心。他說:「中共不支持、但也不反對,那就是默許了」。
但中國依舊在2017年世大運時,因為兩岸因素選擇缺席團體賽事。
他補充,奧運、亞運或各項世界杯賽事等大型賽事是強心針,對於國家團結有絶大向心力
。一但國家向心力團結起來,在政治上一定會有深化作用,因此中國會打壓絶對不意外,
「體育也是政治實力的展現」他說。
政治與體育能分開?
在台灣,每每舉辦大型賽事之時,總會有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稱出賽是否恰當的爭論。
許多人也提出「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說法,但李加耀也表示,真的要做到如此是很
難的,體育強度跟國家政治、經濟實力是呈正相關。
就如同台灣現在一直想申請台北亞運,但李加耀直言「現在兩岸政治氛圍下是不可能」。
他並說:「中國若要杯葛,太簡單了,他也跟著台灣申請就好」,比國際政治實力、肯投
下的資源數量等,台灣比投票數永遠投不贏。
因此過去馬英九執政時期,也是先從政治緩和開始。從政治論述、到高官去中國參訪、變
相有政治宣示,才會讓中國單邊加大對台灣的「體育開放力道」,最後才有默許台灣申辦
世大運。
不過李加耀認為,摒除是否國與國間交流,兩岸在學校層面與縣市體育交流上還是很頻繁
的。「沒有公開場合、大型儀式或致詞都好,但如果有這些,他們就會有他們要的模式」
,行之有年後也成為雙方不成文的默契。
李加耀也感嘆,曾有中國大集團想贊助台灣高爾夫與羽球選手,但是雙方都有政治考量而
告吹。如果以單純體育競技來看,他認為投資選手都是好事。「兩岸要在競爭中追求合作
,合作中又要保有彼此競爭力」,這是他與中國體育界交流至今的心得。
體育競技,尤其是足球等團體項目,是現代社會沒有戰爭狀態下,國與國之間較量最好的
方式。兩岸也是在30餘年來,持續在政治未明朗的詭譎型態下,進行「有默契」的體育交
流。棒球在台已有多次,未來能否見到籃球或足球等國家隊級的比賽在台灣上演,恐怕仍
是未定之天。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50195559
6.備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