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apqou (三三三)
2019-11-18 08:35:391.媒體來源:
TVBS
2.記者署名
記者 王薏絜 / 攝影 柯勝雄 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人口失能!死亡數大於出生數 為何不生?
4.完整新聞內文:
台灣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少子化和高齡化演變的非常快速,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截至
1到9月,出生人數低於死亡人數,2019年很有可能首度人口負成長,比國發會推估的2020
還要快一年,而政府解決少子化,都是以發津貼和多設公托公幼為主,但成效不彰,該怎
麼解決,來看以下這則報導。
國小老師:「請問你現在在家裡,你爸爸媽媽只有生你一個的舉手?好。」 好多小朋友
舉手,這班一年級生有25人,但有11個人都是獨生子女,幾乎快一半,老師問回家在做什
麼活動呢? 小一生:「我自己(玩)玩具。」 台北市大佳國小校長李鍾慧:「少子女的話
,他們的孤單性會比較強,所以他們來到學校過群體生活的時候,他們會很快樂,所以這
個部分就是我們要營造,他們喜歡來學校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小朋友來學校,有同
儕的互動,個個笑嘻嘻,生一胎的家庭,越來越多,但更多的是根本不生,根據國發會
2018年的最新人口推估,以中推估來看,預計2020年,出生人數17.8萬人,死亡人數是
18.1萬人,自然增加率由正轉負,但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2019年截至9月為止,出生人
數12萬9千多人,但死亡人數13萬1千多人,已經負成長,非常有可能比國發會推估的提早
一年。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我們根據過去的歷史經驗,我們的台灣的下半年的出生人口,事
實上會多於上半年,死亡的話就是剛好相反,所以我們國發會,我們評估,我們今年的人
口還是會呈現自然增加的,人口的總成長,還要加上所謂的國際的遷徙人口,那今年1到
10月,其實我們的國際遷徙人口增加了快3000人。」 國發會認為人口死亡交叉不會比預
測的提早,很有信心,只是不管是2020還是2019,都已經是迫在眉睫,也難以老神在在
。 社會企業創辦人蔡淯鈴:「我們的國家在看待這個議題的時候,比較像是滿清末年,
自強運動的想法,自強運動的想法,就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我們看別的國家有什麼,別的
國家有托育補助,別的國家有公共托育,好,我們趕快弄一個來,好像這樣就解決問題了
,可是其實這樣子只是表面的,你去學人家表面上的東西,我們的企業在談企業社會責任
的時候,我們追求的也是一樣,我們追求的是國家的GDP,我們追求的是企業的營收跟獲
利,而沒有去談到對家庭的照顧跟疼惜這個部分,所以如果我們去看歐美(解決少子化)的
成功,去看待我們今天的人口危機的話,我們需要一個明治維新這樣子想法的改變。」
蔡淯鈴的社會企業,積極推動,像是歐美的彈性工作,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僵化,例如依照
職務特性,給予員工能在家工作的措施,上班時間也能有彈性,像是方便有小孩的員工,
能早上9點上班,下午6點下班,也能提早7點上班,下午4點下班,雙薪家庭能夠錯開,好
接送小孩,沒有友善的職場,只會讓人更不敢生,政府敢不敢碰觸企業的敏感神經,而不
只出生率,還有快速的高齡問題。 空拍機課講師:「你又在旋轉了,你那個不要一直一
直轉。」 南韓首爾市政府率全世界之先,首創50+基金會,TVBS是第一個採訪的台灣媒體
,這個公部門幫助50到64歲的人上課、再就業,因為未滿法定的老人65歲這個規定,領不
到社會補助,但又可能離開職場,生計出現影響,面對人口結構危機,需要長期規劃,而
不是簡單的口號和治標不治本的解方。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news.tvbs.com.tw/life/1235159
6.備註:
不用中共來打台灣
台灣先自行吃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