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威者被包圍,不是游擊戰上的戰略失敗,而是整個大戰略的失敗,過度的暴力以及無差別
傷人 ,導致自己正當性消失,並招至了市民的反感,沒有辦法繼續在街頭作戰,也沒有辦
法再be water。
示威者在撤到理工大之前的新聞已經可以看出民意的轉向,大三罷之前學生設路障、堵地鐵
,游擊戰了到處跑,但是大三罷之後,大量的群眾集結起來拆路障,堵地鐵的被人打,躲到
居民區被當地居民驅趕。
也就是說,這些學生在發動大三罷之後,已經沒有了在街頭立足的環境,為了繼續癱瘓交通
,只能聚集到那些位於交通要道的學校去繼續破壞。
而且大三罷的發起,本身也是示威者意識到運動動能不足以後到殊死一搏,因為發動的理由
就不充足,因為所有出現的證據偏向與警察無關,而且唯一不利於警察的證據,後來報紙還
發了更正說明,承認了是移花接木的假新聞。
在這種情況下發動大三罷,一是師出無名,二是缺少群眾基礎,根本沒普通人願意參與他們
的所謂三罷。所以示威者為了達到目的,只能行為過激,最後行為失控,導致了以前害怕他
們的普通人一起集結起來反抗這些示威者。
這些反抗政府的人,最後成了被反抗的人,這個運動想不失敗都難,最後進到學校不過是他
們喪失了群眾支持之後的無奈選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