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wreporter.org/a/mini-reporter-political-party-negotiation
政黨協商制度來由,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喔
其實台北市議會要關閉政黨協商這條路,對柯文哲影響根本不大,甚至我覺得是幫柯文哲
如果有爭議的預算,行政機關要爭取,本來就應該公開跟議員還有市民說明,
私相授受反而不好,某些縣市議員還有小型建設工程款或基層建設配合款的"這種建議權"
,更是誇張完全把行政跟立法的界線不同給忽視。
民進黨議員說
若沒此機制將有一、兩百條法案舉手表決,預算會千瘡百孔慘不忍睹,酸該政見笑死人。
法案一兩百條,舉手表決請問累的是誰? 講難聽一點包裹式協商表決很多都是議員的怠惰
平常就不來開會,也不知道行政機關預算到底意義在哪裡。
我其實蠻肯定柯文哲每次市議會開會做的市政報告,其實如果有問題的預算市府不給好的
解釋本來就是該砍就砍,這才是民意代表維護民眾荷包的義務。
但如果亂砍預算,造成市民權益的損失,在表決結果也可以公諸於世。
正如當初那批擋公宅的議員名單一樣,這樣市民就可以有參考到底是那些議員在亂搞。
總之,我很贊成北市議會就開始做廢除政黨協商制度,那就慢慢表決,讓人民監督議員。
這樣也沒什麼不好。
說什麼政黨協商就是小黨的空間,對啦,以前小黨會透過王金平來喬,可以交換法案,,
但是那些都是檯面下的利益,哪個小黨會承認它們放棄什麼法案交換了什麼法案。
其實議會政治就是應該是以辯論 以說明 讓人民知道你提的法案理念在哪裡 利益在哪裡
而不是在那邊喬來喬去,說要慢慢協商,像礦業法喬了多久,結果還是不能過,
還不如直球對決,該表決就表決,讓人民知道你的民代的立場阿,是要守護環境還是
守護財團,這樣讓大家方便下次投票參考不是很棒嗎?不敢表決原因以為人不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