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不是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僅限於「帳本的真實不會被竄改」
但是「寫入帳本的過程」可以很簡單的被竄改
實體世界的資訊,通過到虛擬世界的過程,是物聯網管的
這部分其實是沒有任何防偽技術的
網上有一篇很有名的科普文章,假設你為冷凍產品設計了一套全程低溫監控的
物聯網晶片+無線網路區塊鏈,物聯網晶片可以感應溫度,然後在產品週期裡完全紀錄
不管你把過程做得再防偽,其實運送的司機只要把那個晶片單獨拿出來吹冷氣,
就能輕易的偽造紀錄,錯誤的資訊被紀錄進去後不能被竄改,一點用都沒有
投票也是一樣的道理,投票的資訊被輸入區塊鏈之後,就算不能被竄改
但是在輸入的過程裡,使用電子機器,反而會產生更多偽造的辦法,系統漏洞變得更多
首先電子輸入機器必定會配發全國,這樣電子輸入機器的規格與介面流程必定無法保密
只要有一技術力不用太高的小組,把視覺的回饋介面與外型設計的和原版一模一樣
然後把盜版輸入機器散佈,就能簡單的偷天換日了
也就是很諷刺的,上了這種技術後,整個系統反而產生了更多的漏洞,介入的手段與機會
更多,更不安全,而且是遠比原本的人工投票計票「不安全非常多」,完全出乎意料
因此區塊鏈最適合的用途,其實就是比特幣,實體世界的應用幾乎都是「沒有想清楚」
目前完全沒有找到落地的方式,進行中的專案要不是畫蛇添足
(傳統1.0架構也一樣可運行),要不就是投資方與客戶還在茫,沒清醒過來
回顧一下到底「沒有想清楚」什麼,其實就是系統性觀點不夠周全
大部分工程師思維的人,會以為系統只有 投票-計票 這麼大
實際上真正的系統,是
決定選票規格/印製選票(發包)/運送選票/訓練人員/宣傳流程/開票/監票/驗票/保存
的流程裡,整套的物資、人員的需求、供給、信用系統的總成
你省掉一段成本,反而會製造更多的漏洞,增加非常多無形成本,甚至會崩潰系統
對於無形成本與隱含規則的洞悉能力不足,是台灣硬體思維文化下普遍的盲點
也就是人文素養與基礎知識不夠,所以台灣的轉型和創業一直不成功
※ 引述《newlinuxer (新麗仕人)》之銘言:
: 技術上來說,用自然人憑證搭配區塊鏈來設計「電子投票」,
: 絕對可以做到身分驗證、無記名、防偽、不可竄改,
: 以及去中心化(系統管理員或駭客不能亂搞),
: 還能大大降低選務成本,加速開票流程。
: 一、投票的部分因為會有「拿別人的自然人憑證代投」的疑慮,
: 所以不能「在家線上投票」,仍須帶身分證和自然人憑證到中選會指定的場所投票
: (但不用到戶籍地),選務人員確認身分後,即可拿到選票票卡,
: 搭配自然人憑證到電子票匭進行投票。
: 二、開票就不用說了,一瞬間就能完成,雖然技術可以做到邊投邊計票,
: 但為了不影響尚未投票者的選擇,會設計為投票時間截止後才進行開票,
: 事後有投票權的人可以用自然人憑證上網查詢自己是否有投過票,
: 以確認沒被"冒領代投"(雖有自然人憑證才能投,但還是不排除自然人憑證被「
: 借去」代投),但不能查詢自己當時投了誰(因為是無記名投票)。
: 每個選區有幾張票、有投的有幾張、各候選人的票數以及
: 個別的每張票(只有雜湊流水號,無法辨識是誰)投給哪位候選人等資訊,
: 都保存在區塊鏈中,公開透明讓人查詢,無法被竄改。
: 這樣的電子投票系統絕對可行,且比現行人工的機制還要安全、可靠、值得信賴,
: 台灣身為科技島,真的是應該朝這方面著手規劃,不要落後其他國家了。
: ※ 引述《k90209 (k90209)》之銘言:
: : 台灣不是科技島嗎
: : 結果投票要回戶籍地投票
: : 還要帶印章
: : 然後還要人工蓋章
: : 開票一張一張開
: : 還要人工監票
: : 有沒有台灣投開票很原始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