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聯合新聞網
2.記者署名:
馮靖惠
3.完整新聞標題:
【原民獵槍爭議2】拿槍就壞人?官員批警政署「無原住民思維」
4.完整新聞內文:
開放原住民制式獵槍討論多年卻頻頻卡關。內政部107年達成「適度開放原住民使用制式
獵槍應屬可行方向」共識,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後續也草擬相關研究案,但本報獨家掌
握,研究案招標流標四次,根本沒人投標。
懂槍械原民學者 「五根指頭數完」
原民會官員表示,台灣禁獵47年,除了軍方和警方,懂槍械的原民學者「五根指頭數得完
」;加上警政署對治安一直有疑慮,過去開會出席的的人位階都不高,顯示根本不重視此
事。
原民會綜合規劃處處長王瑞盈表示,所謂制式獵槍,是兵工廠或合法工廠製造的獵槍。內
政部107年8月7日召開「研商加強原住民使用獵槍安全性會議」,達成「適度開放原住民
使用制式獵槍應屬可行方向」的結論;但開放制式獵槍,一定要修「槍砲彈藥管制條例」
取得法律授權。
管理機制研究案 沒人投標狂流標
王瑞盈說,要解決社會大眾對開放制式獵槍的疑慮,必須有堅實的研究基礎,因此原民會
擬具「台灣原住民族獵槍管理機制之研究與規畫」採購案,但研究案從107年底到去年9月
公告四次,有三次沒人投標流標,另有一次雖有基金會投件,但評審不及格廢標。
王瑞盈表示,這個研究案需要懂槍械、原民狩獵文化以及法律等三個領域的學者一起做,
才可能草擬出較合宜的辦法,但台灣多年未開放槍械,除了軍方和警方,相關領域學者專
家很少,「五根手指就數完了」。
有原住民學者透露,這個標案沒有適合的學者願意做,因為標案不是原民文化或法律研究
,還涉及槍枝專業知識,原民學者沒人會,一般學者興趣不大。
缺相關人才 資料都在警政署手上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系教授陳張培倫說,標案沒人標,人才缺乏是主因之一,且相關
資料都在警政署,警政署恐怕不太願意配合提供。他說,警政署超保守,「把持槍的人都
當壞人,除了射擊協會之外,擺明了族群及階級歧視。」
陳張培倫表示,早年日本人還配制式槍枝給原住民使用,「現在是連日本殖民政府都不如
?」他質疑警政署「裝睡的人叫不醒」。
因為標案一直標不出去,原民會今年初開始,改邀請專家學者、部落獵人、地方政府等密
集開會徵求意見,與會者預計,很快就會開始草擬「原住民獵槍彈藥管理辦法」草案。
警政署開會官員 沒有決策權
「警政署有治安觀念,但無原住民思維。」一名原民會官員私下表示,警政署對外說要讓
原住民擁有安全的獵槍,但在會議上,原民會和警政署間的溝通還需要磨合,且警政署與
會代表根本無決策權,代表沒有重視此事。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教授裴家騏說,目前很多障礙來自槍枝管理單位警政單位的
疑慮。警政署很擔心,一旦開放原住民可使用制式獵槍,可能會變成犯罪工具,因此態度
一直很保守。但他說,如果擔心工具會非法使用,「那麼連水果刀都要禁用了。」
裴家騏說,台灣1973年之後就禁獵,長年禁獵讓政府和社會對狩獵和獵具相當陌生,原住
民狩獵被嚴重汙名化,台灣社會對槍枝也帶有恐懼。
自製獵槍千百種 安全難管理
「如果有一萬把槍枝在原住民部落使用,就有一萬種款式。」裴家騏說,原民部落獵人使
用的自製獵槍,每個人各有一種款式,,這樣很危險。除了難以管理,這些自製獵槍沒有
膛線、非常粗糙,沒有證照也沒有保險,每年都有人因為使用不合格槍枝造成傷亡,「一
個現代化國家,怎麼會允許國民使用如此不安全的工具進行日常生活活動,這是很難理解
的。」
花蓮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執行長鍾文觀則認為,警政署並不想鬆動現行槍砲彈藥管制條例
中對原住民族獵槍的規範,因為「比起原住民的用槍安全,他們更在意(開放)槍會傷人
。」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120887/4538038?from=udn-catelistnews_ch2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