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聯合
2.記者署名:
2020-07-14 11:15:15聯合報 記者陳夢茹/桃園即時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科技輔助交通 桃園33處路段試辦5大防護系統
4.完整新聞內文:
近年各縣市陸續導入科技輔助交通,桃園市政府向交通部爭取經費補助,完成33處路段的
防護試辦,分別有網狀線佔用警告、非號誌智慧路口安全、機車待轉區警示、超高車輛限
高告警及平均區間速率偵測,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目前試辦效果良好,會持續推動。
交通局表示,路口改善的議題一直備受關注,這次33處路段防護試辦中,網狀線占用警告
有4處,能提醒用路人勿再往前行駛,建置該系統前,違規占用數平均為一天249至567輛
,裝設後違規占用數平均為247至524輛,違規率下降約6%至7%。非號誌智慧路口安全有14
處,在視距不佳的路口,用雷達偵測設備於路口50公尺前,偵測車輛即將進入路口,以便
提醒另一方車流,改善後平均速率下降約2成。
機車待轉區警示設置10處,交通局指出,T字型路口機車待轉格,往往易讓車輛不易警覺
前方有待轉機車,透過微波偵測、投射燈提醒用路人留意待轉格內的機車。另外,由於高
車輛常誤闖限高路段,設超高車輛限高告警3處,透過紅外線即時量測超高車輛,提醒車
輛改道行駛。
交通局說,平均區間速率偵測有2處,為龜山區萬壽路一段和青山路二段,將傳統單點測
速照相舉發,改由平均區間測速取締,改善前違規數量平均一天1萬8000至1萬8500輛,改
善後違規數量為1萬2800至1萬3000輛,整體違規數量下降35%到47%。
鄭文燦表示,33個試辦路段成效很好,其中機車待轉區,除了用白線和橙線畫設外還有打
光,可以提高機車騎士的安全,沒有交通號誌的巷弄,也在50公尺前設置雷達偵測,讓駕
駛人能在路口前減速,限高、易肇事路段都採用科技執法,易肇事路段跟下坡路段,讓駕
駛人減速,施行狀況不錯。
不過區間測速準確性之前曾引起爭議,鄭文燦回應,平均區間速率偵測用在易肇事路段跟
下坡路段,系統有通過第三方驗證及檢測,反應時間為毫秒,不至於會產生誤差。交通局
補充,若系統誤差2秒,系統即會提出警示,再由系統人員校正時間。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autos.udn.com/autos/story/121040/4697525
6.備註:
違停怎麼都不抓一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