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好在讀這個歷史來回一下,
有錯的話歡迎指正。
※ 引述《alan4ni (白石媽媽兒子哈蘭是你)》之銘言:
: 1867年
: 幕府派被薩長同盟威脅,主動把政權交還天皇
: 第15代征夷大將軍德川慶喜黯然下台...
其實德川慶喜主動把政權交還天皇是傑出的一手,
大政奉還並沒有讓德川慶喜黯然下台。
簡單來說,就是那個時候薩摩在跟慶喜鬧翻後跟長州聯手,
又開始到處聯合對幕府不爽的藩國,
一開始找上土佐,確實土佐國內有些人不爽幕府很久了,
(下士基本上反幕府,乾退助、谷干城等同情下士的上士們也變得偏倒幕)
但是他們家老藩主容堂公卻還是念著自己是譜代大名,
就算也不爽慶喜,但基本上還是希望佐幕,
所以薩土聯盟並沒有很穩固。
後來薩摩又去找上藝州藩。
但是看到這樣一副就是要把自己趕下台的操作,
慶喜也不是傻子,應該說他聰明得很,
剛好又遇上一個叫坂本龍馬的人在佐幕藩國之間遊說,
他就順勢來了個「大政奉還」。
表面上政權還給了天皇,實際上日本的政權已經被幕府把持了數百年,
(不只有江戶幕府)朝廷並沒有治理國家的人才,也沒有軍隊。
所以大政奉還後,一堆政事回到了朝廷,那群公家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結果後來只好又請慶喜來幫忙收拾這些攤子,
重新把政權委任給他。
也就是「被趕下台」跟「自己下台」的差異。
薩長超級不爽的,他們要的是徹底把幕府消滅,
而不是像這樣繞一圈又是幕府把持政權。
所以後來才搞出一個「王政復古大號令」,
這才是真正把德川幕府排除的事件。
: 話雖如此
: 各地仍有代大名 親藩大名依然擁護幕府
: 盡管沒有征夷大將軍,依然擁護幕府
你以為親藩大名跟譜代大名就一定挺幕府嗎?
最早出來抗議的水戶德川家就是一例。
再來,搞出王政復古大號令的五個藩國,
薩摩、藝州、土佐、尾張、越前(福井),
其中薩摩和藝州是外樣大名,土佐是譜代大名,
尾張和越前都是親藩大名。
不過王政復古大號令也不是挺順利,
雖然理論上這個大號令廢除了幕府、關白等,
廢除京都守護職和所司代,
但是當他們在第一次三職會議中討論要叫德川慶喜辭官納地,
(就是完全拔除德川家的勢力)
這三職之中的土佐、尾張和越前三藩就抗議了。
再加上此時德川慶喜很囂張地在大坂召集了諸外國公使,
跟外國公使們說:「日本對外的窗口還是我~」
讓倒幕一派氣得快爆炸。
總之雙方一陣政治操作之下,戊辰戰爭的第一戰就開打了。
鳥羽伏見之戰開打的時候,
其實薩長這邊也不怎麼有把握,還是有賭的成份,
薩摩甚至做好準備,萬一打不過就要讓天皇扮宮女逃走。
結果沒想到第一天晚上就取得佳績。
然後第二天他們就來個賤招,
搬出了自己搞出來的「錦之御旗」,
(這東西還真的是他們自己搞的,
公卿岩倉具視畫的圖、薩摩大久保的愛人收集錦緞、
長州品川彌二郎和廣澤真臣帶回萩去製作)
但更重要的是直接取得了天皇的飭令,
將薩長土聯軍確立成「官軍」,
而幕府及支持幕府的藩國如會津和桑名為「賊軍」。
即使天皇被架空很久,
但是變成「朝敵」是萬萬不可的事,
所以旗子一出來淀藩也反了,藤堂藩也反了,津藩也反了,
再加上幕軍在戰中又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
誰要支持你?
你說的槍桿子出政權,
幕府都被打敗了,該支持誰應該很明顯。
再加上德川慶喜自己根本也怕變朝敵,
丟下部下們逃回江戶後自己就龜縮了,
留其部下們在那邊喊燒。
一個大將都沒有戰意了,你覺得還有誰想支持他?
不離不棄被當北七啊!
你看看那會津就是那個被當北七的,最後多淒慘。
西國大多恭順得早,
但是奧羽越則聯合起來對抗新政府,
不過也不是很團結,見情勢不對還是一個一個恭順去了。
少數像越後和秋田還跟著會津一起抗戰。
: 為啥
: 有許多大名交出藩地,不跟天皇殊死相搏
新政府剛成立的時候,這些藩國對朝廷表示恭順,但並沒有交出領地。
交出領地是後來明治二年的版籍奉還和四年的廢藩置縣。
主要是經過幕末的動亂和戊辰戰爭之後,
諸藩的財政非常不妙,欠了非常多債,
新政府這時候就說,你們把領地交出來,債就讓中央來扛,
所以大多就乖乖把領地交出來去安養晚年去了。
少數像薩摩島津久光不想交領地的最後也還是交了。
: 打贏或許就是下個天下人
: 難道他們不知道槍桿子出政權,甘願做新政府金絲雀籠中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