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為何對法官沒信心?最新民調曝光!
中時電子報 李俊毅
發布時間 : 2020年7月19日08:46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中時資料照)
立法院日前通過陳菊等監察院人事案後,政壇預期下一個「重大爭議」法案,立法院下周臨
時會將針對「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排審,將是「國民法官要採行參審制或是陪審制」。民
團「司法改革基金會」近日針對司法改革及法官審判觀感做民調,有高達64.4%的民眾認為
,對法官「審判會符合公平正義原則」沒信心。
據《司法院》解釋「國民法官」適任資格,除需是中華民國國民,且年滿23歲,在擬任地方
法院管轄區域內繼續居住四個月以上,還需高中(職)畢業或同等學力。
《司法院》也解釋,依「國民與法官分工」的方式區分,「陪審制」是由參與審判國民專責
獨立進行事實認定,法官專責法律適用,彼此分工的。
「參審制」則是由法官與參與審判國民一起認定事實及適用法律的。採行陪審審理方式者,
通常是逐案隨機選任出參與審判的國民,於案件審理程序結束後,被選出的國民即解除審判
職務。
事實上,為避免恐龍法官再現,司法院內部進行檢討,2012年馬政府時期推動「觀審制」,
遭綠營批評只讓人民看審判虛有其表,主張建立陪審制,或在觀審制中納入參審制精神。
蔡英文總統在今年520就職演說擘劃接下來四年,「國民法官一定要上路」,讓民進黨團順
勢將此案列入臨時會議程,再度讓推動參審制或陪審制,抑或參審、陪審併行議題,浮上檯
面被討論。而民進黨團支持司法院版的參審制。
司法改革基金會近日委託「台灣民意與政策顧問有限公司」進行民調,18日公布民調結果,
其中,是否同意「陪審團和法官分工合作,才是台灣目前司法改革最需要的?」,結果有82
%的人受訪表示同意,僅11%不同意。就結果來看,多數台灣人認為,應採用英、美現行的陪
審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民調也針對「台灣法官審判會符合公平正義原則」信心度進行調查,「高達
64.4%的人對法官辦事沒有信心、僅29.4%的人有信心」。另外,現行的法官單一判決審制
制度上,更高達81%的受訪民眾認為,現行制度有改變必要,僅有14%的人認為沒有改變的必
要。而「民進黨政府所推動的參審制,更高達92%的人不清楚、沒聽過」。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18日也在臉書表示,若採行英美陪審制,從政黨支持者的角度
看,民進黨支持者中9成同意英美陪審制,而國民黨支持者中有逾8成持相同的態度,台灣民
眾黨中有8成6,時代力量有8成1,台灣基進有7成8,中性選民有7成6。由此可見,英美陪審
制取代現行審判制度是跨黨派的極高度共識。
游盈隆更強調,若「這次民進黨還是選擇強硬態度表決通過的話,後果將不樂見於台灣的民
主發展」並指出,「參審制或國民法官制對台灣人而言是絕對陌生的事物,這麼具體的民意
,在執政的民進黨主導下立法院即將強行表決通過『國民法官參審制』,顯得格外荒唐、諷
刺和悲哀」。
《中時》18日取得司法院刑事廳長彭幸嗚回應民調結果指出,「司法院已把陪審制優點融入
草案,若再更動,法案反而會產生缺陷,瓦解國民法官基本精神」、「民團的問卷沒有說明
陪審相關配套,且很多誘導性用語,民調結果嚴重偏頗,呼籲各界回歸理性務實討論」。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NRXQZm?utm_source=cop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