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問題讓我想起高中的學姐
她主修鋼琴,彈得非常好(但沒我好)
可惜她學科實在是太爛了
大概是五科總級分20左右的那種
(雖音樂系只看國英 但她英文常考20~30)
她自覺要上大學很難
即便上了也不是什麼好演奏學校(包括師範)
不然提早準備托福,申請美國
於是高二跑去問托福補習班
她是年紀最小的
講義幾乎看不懂
多虧身旁的大哥哥大姊姊們的照顧,還有老師的關心
她硬著頭皮跟著背每週500單
寫作模板和文法不懂的,大家都會幫她改
音樂班孩子的韌性整個爆發
熬了半年,高三英文模考幾乎都90左右
最後想當然爾,15級分
她保送上台藝
其實並不好,但她知道聯考比全科會更慘
最後聽說沒念完,直接拿美獎走人
我是覺得台灣孩子不要太妄自菲薄
很多儒家道德貶抑的成語綑綁了我們的想像和潛能
長輩最常嗆的就是不自量力、別想一步登天、好高騖遠、天馬行空
好像都得遵循他們的步伐才合乎規範
但常常走到他們那年紀才發現他們根本沒我們想像的聰明和可敬
語言這種東西,只有模糊和清晰之別
把你丟在該語境,你自己會生出一套生存韌性和溝通辦法
程度、階級之別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
不因為你是高中生就沒資格讀莎士比亞
很多都只是觀念問題
你有目的或目標,剩下的只是毅力罷了
講古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