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DQ地球圖輯隊
2.記者署名:山謬
3.完整新聞標題:
高加索衝突再起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再傳交火
4.完整新聞內文:
本月 12號,位於南高加索地區的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兩國再度爆發衝突,至今已傳出至
少 17人死亡,戰火一路從戰場蔓延至政壇,現在又有延燒至能源領域的趨勢,引發歐盟
、美國、俄國、土耳其、和聯合國等各方勢力高度關注。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007/07/fa/5f156a89107fa.jpg
這次衝突中,亞塞拜然方面陣亡的軍人包括少將加西莫夫(Major General Polad
Gashimov)和米爾佐耶夫上校(Colonel Ilgar Mirzoyev)。在兩人的葬禮上,民眾拉開一
面亞塞拜然國旗,悼念兩人的離世。路透社/達志影像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再度交火
今年 7月12日,南高加索地區的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再度於亞美尼亞北方塔武什省的柏德
鎮(Berd)爆發軍事衝突。截至目前為止,這場衝突造成 4名亞美尼亞軍人死亡;亞塞拜然
則傳出 12名軍人及1位平民,總計 17人在這場衝突中喪生。
事實上,這場衝突絕非兩國在近代史上首次交手,雙方數度短兵相接的原因也很簡單:納
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Nagorno-Karabakh,下文簡稱卡拉巴赫地區)到底是誰的?
早就互看不順眼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兩國互看不順眼早已不是秘密,雙方早在 1994年就曾為了爭議領土
卡拉巴赫地區大動干戈,種種歷史背景下讓這回衝突消息一傳出,各國勢力紛紛表達關注
,積極介入調停。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007/23/45/5f15716c42345.png
在這張兩國衝突的示意圖中,深咖啡色就是兩國間的爭議領土卡拉巴赫,亞美尼亞北方深
磚紅色所指圓點處即為本次衝突的發生地柏德鎮。Photo: Achemish
兩國相互指責,誰先開火說不清
在誰開出第一槍的問題上,亞美尼亞政府指控亞塞拜然的無人機先飛過邊境,並朝柏德鎮
的民用設施發動攻擊,亞美尼亞才加以還擊,並將無人機擊落。
此外,亞美尼亞還指控亞塞拜然將平民百姓當作肉盾,故意將火炮設置在距離邊境約 10
公里的古舒鎮(Dondar Gushchu)附近。亞美尼亞國防部發言人斯帖潘楊(Shushan
Stepanyan)說道:「亞塞拜然將火炮系統設置在自己的人民附近,將人民作為靶子,事後
才來抱怨亞美尼亞軍方朝亞塞拜然人民的方向開火。」
亞塞拜然:成功擊落亞美尼亞無人機
然而,亞塞拜然首先就否認亞美尼亞「擊落一架亞塞拜然無人機」的說法,反稱是亞塞拜
然軍隊擊落亞美尼亞的無人機,並進一步指出連亞美尼亞的火炮系統、操作人員都受到重
創。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007/4d/a5/5f156a9044da5.jpg
在兩國衝突的前線,一名亞美尼亞士兵在壕溝中匆忙趕往上級指示的地點。美聯社/達志
影像
蘇聯成立卡拉巴赫自治區,埋下衝突種子
卡拉巴赫是亞塞拜然境內一塊以亞美尼亞人為多數的地區。1920年代,蘇聯入主高加索地
區後,為了貫徹分治政策,蘇聯成立卡拉巴赫自治區(Nagorno-Karabakh Autonomous
Region),但將此地劃歸亞塞拜然管理,埋下日後衝突的種子。
俄國介入調停,衝突種子進一步茁壯
1980年代末期,卡拉巴赫自治區利用蘇聯衰退的機會,由議會投票宣布將入亞美尼亞,成
為日後一場長達 6年、3萬餘人喪生戰爭的導火線。戰爭爆發後,卡拉巴赫又趁亂宣布獨
立,卻從未獲得國際承認,但檯面下亞美尼亞一直是卡拉巴赫地區背後的有力靠山。
表面上的停火協議,零星交火仍發生
1994年,雙方在俄國出面下,總算達成初步停火協議,恢復表面上的和平。這份協議讓亞
塞拜然失去不少領土,亞塞拜然始終相信自己才是這些領土真正的主人;但實質掌控上述
地區的亞美尼亞,卻絲毫沒有歸還領土的意思,讓雙方之間形成表面和平、私下不時衝突
的局面。在本次衝突以前,最嚴重的一次發生於 2016年4月,當時有超過 10名以上的士
兵喪生。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007/ac/20/5f1569c20ac20.jpg
在亞塞拜然的小鎮Dondar Quschi,一名婦女家中被亞美尼亞軍方發射的炮彈擊中,房內
屋頂被打出一個大洞。路透社/達志影像
美國、俄國雙雙介入調停
兩國爆發衝突的消息傳出後,美俄雙方領導人皆透過發言人表達關切之意,多次調停兩國
糾紛的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明斯克小組(Minsk group of the 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也隨即介入,協助調停兩國衝突。
此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透過發言人發表聲明:「聯合國敦促兩
國立刻停止開火,呼籲有關勢力立刻採取行動緩和情勢,避免發表煽動性言論。」
「亞美尼亞應該謹記在心,亞塞拜然絕對有能力炸毀你們的核電廠」
7月15日,在各方努力下兩國總算收手迎來沒有槍聲的一天。但隔天(16),兩國又傳出交
火,亞塞拜然國防部發言人瓦吉(Vagif Dargyakhly)更發表聲明:「亞美尼亞應該謹記在
心,我方先進的飛彈系統有能力精準攻擊亞美尼亞西方的梅薩默爾核電廠(Metsamor
nuclear power plant),重創亞美尼亞。」
獲悉亞塞拜然威脅攻擊核電廠言論後,亞美尼亞發言人霍夫漢尼斯楊(Artsrun
Hovhannisyan)表示已將消息知會盟友,並重申亞美尼亞從未威脅要攻擊亞塞拜然的民用
設施,外交部也譴責亞塞拜然此舉形同「種族清洗」。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007/48/60/5f156c6a84860.jpg
圖為2005年的巴庫-傑伊漢油氣管線落成典禮。畫面中從左到右分別為時任土耳其總統的
塞翟(Ahmet Necdet Sezer)、時任喬治亞總統的薩卡希維利(Mikhail Saakashvili)、時
任美國能源部長的博德曼(Samuel Bodman)、時任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Ilham Aliev)。
美聯社/達志影像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007/cd/c0/5f16ac774cdc0.png
圖為亞塞拜然國內幾條用於出口裏海油氣資源的管線圖。除了經俄國的管線外,另外三條
管線都經過亞塞拜然西北部,如果兩國衝突擴大,將有可能波及三條油氣管線,影響歐洲
的能源供應。
Photo: Thomas Blomberg
副總裁:亞塞拜然油氣管線岌岌可危
上周六(18),亞塞拜然共和國國家石油公司(SOCAR)的副總裁納西羅夫(Elshad Nassirov)
表示,如果衝突進一步延燒,可能會影響裏海能源的出口,進一步影響歐洲。
裏海蘊含豐富油氣資源,但因地處內陸,必須靠管線運至港口才能出口。目前,亞塞拜然
境內總共有四條管線出口裏海能源,一條行經俄國最終抵達黑海;三條借道喬治亞,但有
兩條之後往南經土耳其出口;餘下一條則自喬治亞抵達黑海。
保障歐洲的能源安全
亞塞拜然國家石油公司副總裁納西羅夫指出,三條借道喬治亞的管線都位於衝突區附近,
如果被波及,可能會影響亞塞拜然對歐洲諸國的能源供應。納西羅夫在會議上說道:「我
想借用這個機會,邀請各位一同思考這個地區有多脆弱,並思考如何保障這條能源走廊的
安全。保證此區的安全,就是確保歐洲地區能源供應的安全。」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dq.yam.com/post.php?id=12779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