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新頭殼
2.記者署名:
陳佩君
3.完整新聞標題:
公共電視不是政府媒體!時力:盡速通過公共媒體法
4.完整新聞內文:
文化部擬規劃58億元委託公視成立國際影音平台,再爆出爭議後,緊急喊卡。時力今天
(29日)召開記者會,提出五點訴求,黨主席徐永明強調,他支持政府繼續挹注經費給公視
,但公視並非政府媒體、宣傳工具,「我們要成立一個BBC,還是一個央視?」呼籲盡速
通過《公共媒體法》。
徐永明、媒體改造學社、律師周宇修、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副主任白卿芬及時代力量智庫
執行長李兆立等人今舉行「公共媒體不是政府宣傳工具,國際宣傳照步來」記者會,提出
五項訴求,包含公共電視不是政府媒體、國際頻道欠缺具體規劃、公視大幅轉型應有依據
、資源挹注在地傳播服務、優先通過《公共媒體法》。
徐永明指出,肯定文化部在公民社會的反彈下懸崖勒馬,終止國際影音平台的委託案,但
事情還沒結束,文化部應到國會進行專案報告,說明這項委託計畫的具體內容及事發經過
,以及58億的未來規劃。
徐永明呼籲,政府應該嚴守界線,不能把「公共」和「公家」搞混,透過預算的方式,實
質把手伸進公視,政府應該做的是趕快通過停擺已久的《公共媒體法》,並且增加對於公
視財源的挹注,這才真正符合台灣公民社會的期待。
周宇修指出,公共媒體並非政府媒體,也不是替政府擦脂抹粉,而是有獨特的存在性。白
卿芬表示,國際知名的公共媒體BBC做的是「國際服務」,而非「國際頻道」,是去宣傳
英國文化,而不是去宣傳英國政府做得多好,公共媒體必須擁有這樣的獨立性和專業性,
才能製播出讓國際觀眾叫好叫座的內容。
白卿芬提及,與各國的公共媒體相比,公視的人力物力都相對欠缺,根源就是長期缺乏充
足而穩定的財源,畢竟公視基金有限,「有線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固定撥款也有落日
條款,政府應思考的是如何仿照國外公共媒體,為台灣的公共媒體規劃穩定財源。
李兆立則說,政府在進行國際傳播前,應先把國際上對公共媒體(Public Media)和公家
媒體(State-controlled Media)明確區分概念搞清楚,不應用大量預算綁定用途,讓公
視的公共性倒退;他提及,強化國際傳播可以做,但推動順序上應先通過《公共媒體法》
,釐清公廣未來定位、整體資源和經費來源,避免與法定負責國際傳播的「中央社」疊床
架屋,增加公廣財源挹注大家也會支持,但應先回應公民社會倡議已久的「公共新聞頻道
」及「親子頻道」等需求,而不是尚未成熟的國際頻道。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7-29/442789
6.備註:
我們是要介紹台灣的文化和生活,讓其他人認識我們,並不是要宣傳政府做得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