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會說這樣的話,有三個可能,第一,沒有看清台灣政府從蔣經國、李登輝到蔡英文以來的一貫政策,就是「反共」;第二,她還停留在陳水扁、馬英九時代「台灣認同」的摸索期中;第三,她已經成為「中共同路人」。
與多數人看法不同,我覺得李登輝根本就不是來「臥底」的,事實上,我認為李登輝就是蔣經國欽點的接班人,蔣經國的眼光沒有錯,他精準的看到了國民黨一堆黨員成為中共買辦,主動或被迫親共、媚共的可能性。
試看1987年10月天下雜誌的孫運璿專訪內容: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56816
「對大陸投資我不贊成,政治上不講,經濟上太冒險,我國商人在那裡沒有地位,你不知道他給你什麼身分,那裡政治制度不改,現在看起來多自由的經濟制度,他縱使給了你優惠,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收回,而且,他們外匯一直有問題,沒有錢支付,到頭來還是廠商自己倒楣。」
「經濟上,我實在不願意看到我國太依賴一個國家,例如當年,我們鼓勵對美國貿易,而美國政府又給我們種種優惠,於是我國對美國出口比重逐年增加,到現在他們出現保護主義潮流,不滿對我國貿易赤字太高,就對我們施出各種壓力。
面對中共經濟太依賴,除了我上述所講的危機外,更可怕的是,他們會以這個為籌碼向我國施展壓力,逼得我們政府聽他的。」
孫運璿當年與李國鼎一道,在挖角張忠謀從德儀回台灣,與荷蘭飛利浦合作創立台積電中,扮演重要的技術官僚角色,可以說是奠定台灣科技基礎最重要的兩位官員,而孫運璿也是蔣經國公認的第一接班人,可惜後來因為中風而無法成任。
我認為李登輝對台灣民主化有絕對性的貢獻,不過與蔣經國解嚴一樣,不完全是真的所謂「民之所欲,常在我心」之類的漂亮話,政治是險惡、需要算計的,與蔣經國一樣,李登輝的一系列的措施,包含廢除萬年國大、修憲、總統直選,甚至健保的推出,動機都是在「彰顯台灣與中共統治的不同」。
這就是為什麼李登輝十二年總統任內,從沒喊過「台獨」,但是卻成功的導向了「台灣意識」的成型,而「台灣意識」是什麼?我認為就是擁戴民主、自由、尊嚴,而這一切就是要「反共」。
洪秀柱說的沒有錯,李登輝卸任後,台灣確實進入了政治認同的混亂期,陳水扁過於衝動莽撞、馬英九過於溫和懦弱,但是我認為,這十六的的混亂,在李登輝時期的兩岸政策學術界幕僚重要成員,蔡英文的當選後,畫下了句點。
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被許多台獨罵翻,理由是「現在太危險」或是ECFA態度前後不一之類,因為蔡英文是李登輝提拔、從蔣經國以來一脈相傳的,不會去反對兩岸交流,也不會像阿扁那樣橫衝直撞,而是要默默的、潛移默化的,去「彰顯台灣與中共統治的不同」,這也就是為什麼蔡英文對中共比陳水扁溫和不知道多少倍,但是中共卻恨她恨的牙癢癢的原因。
這一切也可以說明,為什麼現在台灣很少人在談「我是中國人還台灣人」、為什麼蔡英文人見人罵,但是總統投票還是創新高、為什麼柯文哲高喊兩岸一家親,甚至說中國官員比較好的話也能有票。
很簡單,因為這些年以來,台灣人的認同依然混亂,可以是中國、台灣、中華民國,什麼都好,但是「反共」已經成了最大的公約數,反共有票、不反共沒票,能不能重拾蔣經國、李登輝時期高舉的「反共」旗幟,左右著國民黨會不會淪落為新黨的未來。
李登輝的缺點要說也永遠說不完,但可以肯定的是,李登輝在確立台灣意識中,扮演了承先啟後的絕對性關鍵角色,不致讓台灣淪為中共魚肉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