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營媒體還有整理在社交媒體內流傳的各種可能原因
這邊大概給各位看:
可能性その1「ブラッシング詐欺」
這個是諸位都知曉的「刷評價詐騙」,透過不請自來的形式隨機郵寄,事後在賣方的網站
上再「瞎編」優等評價(亂寫一通的那種)
可能性その2「国際電話詐欺」
即「國際電信詐騙」,如果收到包裹的當事人覺得奇怪、想按照單上的電話號碼回電給郵
寄者,到時就會被收取高額電話費(因為一般上撥打國際電話時,收費極高)
可能性その3「送りつけ商法」
即「Negative option billing」(中文是什麼我不確定,但大概就和強迫推銷手段相似
吧,除非你告訴賣方說「不要他們的產品」,否則仍須貨到付款、或依據「發票」所示之
期限內繳付該產品的相關費用)
可能性その4「個人情報の悪用」
即「個人資料遭到盜取、濫用」,在貨到了之後,卻因為人不在場無法交付、導致需要退
回的情況下,其他無關者(有心人)就有可能藉此截取個人資料,並假定為最新資料,加
入姓名簿及進行有償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