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人權館出版館藏口述歷史整理 看威權對社會影響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20-08-06 10:42:25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008050347.aspx
人權館出版館藏口述歷史整理 看威權對社會影響
最新更新:2020/08/05 20:06
https://i.imgur.com/IVkwllU.jpg
國家人權博物館5日舉辦「館藏口述歷史主題整理」成果出版新書發表會,全套書籍集結多
篇珍貴訪談紀錄,共推出5冊口述歷史專書,盼帶領民眾了解威權時期國家暴力對社會所造
成的影響。(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傳真 109年8月5日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5日電)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天舉辦「館藏口述歷史主題整理」成果
出版新書發表會,期望透過口述歷史,使讀者、社會大眾參閱引用,進而了解威權時期國
家暴力對社會所造成的影響。
「館藏口述歷史主題整理」集結多篇珍貴訪談紀錄,推出5冊口述歷史專書。
各專書主編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許雪姬、台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副教授楊麗祝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薛化元,今天也分享口訪與編輯過程,並邀請
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陳水清、陳忠信及受難者家屬丁螢雪出席,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主席
楊翠、專委王增勇及眾多政治受難者到場。
人權館館長陳俊宏表示,歷史真相的追求是所有轉型正義工作最重要的前提,近年來聯合
國更倡議「瞭解真相的權利(The right to the truth)」,每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應當
有權利知道過去歷史發生了什麼。
然而檔案並不完全等同真相,當年政府剝奪了受難者的自由,更剝奪了他們在歷史上的聲
音,陳俊宏說,專書的出版正揭示這些見證歷史的受難者及其家屬,不僅僅是歷史真相的
發聲者,更是重建歷史記憶的重要參與者。
「承擔家變:白色恐怖下的朴子張家」及「話當年父兄蒙難:受難者家屬記憶中的白色恐
怖」由許雪姬、楊麗祝共同主編,許雪姬收錄5篇訪談紀錄,以多名親友受政治案件牽連的
朴子張其德家族作為訪談對象,深入探討家族內部個別的際遇與承擔。
楊麗祝則收錄有11篇訪談紀錄,案件範圍涉及綠島「再叛亂」案、台灣軍人監獄「再叛亂
」案、劉如心等案、張朝基等案、黃添才等案、李義成等案。許雪姬表示,因為不願意愧
對社會,編輯的過程裡,不斷進行反覆且細緻的討論 ; 楊麗祝則分享口訪過程中曾閱讀過
綠島「再叛亂」案受難者張樹旺寫給太太的書信,真摯且動人。
「白色記憶:政治受難者及家屬訪談紀錄」精選29篇訪談紀錄,受訪者遍布全台各地、世
代各異,豐富的訪問紀錄盼能完整社會對於白色恐怖時期的理解。陳儀深分享記錄者工作
的重要性,期許磨難時代的記憶,能匯聚成為台灣社會的集體記憶。
薛化元主編的「穿過白色濃霧:1950年代政治案件訪問紀錄」及「走過白色幽曖:1960、
1970年代政治案件訪問紀錄」,分別收錄11及7篇訪談紀錄,以涉案年代為區分,呈現不同
年代受難者及其家庭的生命經驗與記憶。
薛化元直言,許多前輩來不及看到書的出版便離開,除了感慨時間的流逝,更表示口述過
程中依然遭遇許多「家人不願談」的情景,正顯示出白色恐怖廣泛、且持續至今的影響。
同為口訪收錄主角之一的政治受難者陳水清,受海軍台灣獨立許昭榮等案牽連判刑7年,深
刻感受「珍惜台灣如今的民主、自由」。獄中「再叛亂」案受難者丁桂昌的家屬丁螢雪分
享道,自己從未見過父親、即使閱讀判決書也未覺真正了解實情,反而是在口述過程中感
受到寬慰。(編輯:張芷瑄)1090805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