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HELun (那個人)》之銘言:
: 最近肥宅我看到可可夜總會
: 發現世界設定根本跟是致敬魔法阿嬤
: 主角小孩 陰陽兩界 亡靈節和普渡
: 可可夜總會是不是墨西哥魔法阿嬤?
最近弄了一支可可豆的Youtube影片,上來八卦版找以前的文,發現我沒有回過
可可豆,但是有這篇「可可夜總會」的文章,就乾脆來回一下。
之前我跟夫人一起去電影院看可可夜總會,就像大多數的人一樣,
我夫人很感動,對著我說:
你是不是覺得很好看?最後的親情畫面實在太感人了QQ
喔~對啊!很好看耶!那個亡靈世界的神廟,其實是墨西哥提奧蒂華甘(Teotihuacan)
遺址亡靈大道兩側的建築耶。
我說劇情很感人啦!
喔~對啊!劇情有點反應、隱喻中美洲古文化對死後旅程的想像耶。尤其是那隻狗
帶領著主人前往死後世界,這就是中美洲古文化的看法啊!!(興奮)
..............
反正,我還能活到現在,沒有被夫人分屍,本身就是瑪雅諸神庇佑。
言歸正傳,先來個免責宣言
由於《可可夜總會》引入了亡靈節的元素,使得整部電影充滿中美洲文化的
痕跡。這些元素,有些可以追溯到西班牙征服前的一些古代世界觀。我希望
在這篇短文中,跟大家介紹這些元素,有些部分可能是導演、編劇的原意,
有些則可能是導演與編劇無意識的運用了古代中美洲文化的元素;不過大使
寫的,都是自己對影片的詮釋,如果有誤解或爭議,歡迎各位一起來討論。
文有點長
根據電影情節,主人翁在丹丹的引導下,踏上了前往死後世界的旅途。當米
高彈奏德拉古斯的吉他後,他進入了死後世界。在死後世界,一開始也只有
丹丹陪著他,一起在死後世界進行一連串的冒險。最後,丹丹也變身成為米
高的守護神,幫助米高找到高祖父,並且離開死後世界。
我認為這樣的故事情節,根基於中美洲的文化。或許是巧合,也或許是導演
刻意的安排。在古代中美洲文化的世界觀,人在死後會由狗帶領前往死後世
界。先從阿茲特克語來看,墨西哥無毛犬在阿茲特克語叫做「Xoloititzcuintli」
,Xoloit是從Xolotl衍生而來,為死神的名字,Itzcuintli則是狗的意思。
從這個字根,就可以知道狗與冥界信仰的關係。
2008年在墨西哥城的阿茲特克大神殿區域,考古學家在神殿遺址發現一處可
能是王室的墓葬(參見國家地理雜誌2010年11月號)。陵墓中豐富且具有層
次的陪葬品,讓考古學家更加理解阿茲特克人眼中的死後之旅。
在第三層的陪葬品中,考古學家發現一具完整的犬類骨頭,研究者將它稱為
「亞里斯多犬」。根據阿茲特克的宗教信仰,狗會在前往陰間的漫長旅途中
,保護、引導死者,讓死者順利的抵達陰間。
阿茲特克的死亡之旅是非常複雜的,亡者經過一連串的挑戰之後,會來到一
條寬闊的河邊。這時,狗會馱著亡者過河。也因此,阿茲特克人有時會在墓
中獻祭狗,以保佑亡者能度過河流。(這樣我會在死前減肥)在整個中美洲
古代文化裡,陪葬品或是出土文物的品項與位置,都是經過精心安排的。所
以,狗出現在這裡,也是一種精心安排的結果。
https://images.vocus.cc/edd691d0-590f-4612-a431-716f16f86ee1.png
無獨有偶,我們在馬雅地區也可以看到狗扮演同樣的角色。在編號K5534的陶
器中,我們可以看到轎子下面有一隻狗。馬雅研究者認為這應該是一列送葬的
隊伍。但是,他們是怎樣判斷這幅圖案的確切意義呢?
從坐在轎子上的人來看,他的額頭都有一條凸出物。這在古代馬雅文化裡,與
卡維爾神(K'awiil,God K)息息相關;卡維爾神的裝飾物在不少墓葬都出現
過,例如在之前剛介紹的帕卡爾王石棺蓋也有,考古學家推論卡維爾神與死亡
是有某種關聯性的。
另外,陶器上有幾個人都以黑色來裝飾身體或臉部,這在馬雅藝術中也常常用
來代表死亡。因此,這幅圖即有可能與葬禮有密切的關係。也因此,我們可以
知道狗在前往死後世界、葬禮中可能都扮演引路者或是守護者的重要角色。
說到這裡,我們先回頭來看看亡靈節的起源與意義。
墨西哥的亡靈節是一個祭祀家族祖先的節日,在今日的中美洲,每逢10月31日
到11月2日這幾天,家族成員會齊聚一堂,擺好供品與過世親人的相片,以菊
花與蠟燭作為裝飾。他們相信死去的親人會在這一天,回到人間與家人相聚。
值得一提的是,萬壽菊在古代美洲文化也是常見的祭祀用品。在阿茲特克文化
中,鮮花是平民可以使用的祭祀供品。
亡靈節是典型的古代中美洲文化與西班牙天主教文化融合的結果。祖先崇拜是
中美洲文化區的共通文化現象,無論在馬雅或阿茲特克,我們都可以看見祖先
崇拜在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例如,馬雅國王常刻意安排與先祖相同的時間
,舉辦宗教或是政治儀式,加強與祖先的連結,藉以增加統治正當性。在某些
民族誌記載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現代或近代馬雅人利用祖先擁有土地作為理由
,主張自己對於某些事物的權利。
如果,我們真的要說一個源頭,或許可以先追溯到阿茲特克曆法的第九個月,
換算成西方曆法,大約是在八月。阿茲特克人會進行一整個月的宗教慶典,祭
祀死亡女神米克特卡西瓦特爾(Mictēcacihuātl),她與丈夫米克蘭特庫特
利(Mictlāntēcutli)一起掌管陰間。到了西班牙殖民時期,這樣的傳統宗
教祭典在天主教的壓迫下,當然無法繼續下去;但是,在拉丁美洲出現了一種
融合性的天主教信仰,原住民將天主教的某些概念與傳統信仰結合,而形成今
日與歐美天主教不同的天主教信仰。
亡靈節就是這種特殊信仰的一個良好案例。它融合了古代美洲的傳統,以及西
方萬聖節的傳統,他們將原本要進行一個月的祖先與亡靈祭拜,從八月移到了
十一月,正好配合天主教的萬聖節與萬靈節。
https://images.vocus.cc/d8b3a9d9-c443-4031-a06c-33947cd79756.jpg
在《可可夜總會》裡,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神獸,在裡面飛來飛去,這些神獸
被稱為「alebrije」。這些奇行怪狀、色彩鮮豔的怪獸,源自20世紀30年代,
墨西哥藝術家Pedro Linares López的創作。據說,在他臥病在床時,夢境中
充滿著奇異的樹林、動物,也因此激發他創作的靈感。alebrije的藝術風格結
合了瓦哈卡(Oaxaca)的木雕傳統,以及Pedro Linares López的個人創意而
成。
https://images.vocus.cc/3ddb960d-df9e-4faa-ae13-cab7e6e0d3e9.jpg
我一直猜測alebrije的某些元素,還可以追溯到中美洲文化中「瓦伊」(Way)
的概念。Way是馬雅文化的用詞,它的意思是充滿於世界的能量,有點類似於靈
魂的概念。在馬雅文字中,瓦伊是包含了半人半動物的形象,象徵著超自然的力
量或是動物守護神進入人類身體。根據研究與出土文物的裝飾圖案,考古學家推
論,馬雅人認為每個人都具有一個或是數個超自然守護神,而這些超自然守護神
多半是具有神聖力量的動物。
在編號 K1181 的陶器上,就有三個動物,從左至右,分別是猴子、狗、青蛙。在
這三個動物旁邊都有 U-way 的象形文字,這也代表這些動物作為動物守護神的意
義。這些動物的身體上的花紋圖案與形體上的變形,加上守護神的身份,是否與
《可可夜總會》中的聖獸不謀而合呢?
因此,雖然導演是引用現代藝術創作的元素進入電影,卻讓大使聯想到中美洲古
代文化的一些宗教概念。當然alebrije有它自己創作與發展的脈絡,或許
Pedro Linares Lopez 在不知不覺中,帶入了瓦伊的觀念吧!
這篇96%抄襲自這篇文章,如果要看圖文版,可以點這裏
https://vocus.cc/mayaman/5af4f7ebfd897800012d27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