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個人對天才的定義不同
每個階段看到各種怪人會更新我們對天才的定義
偏偏我們的詞彙沒有細到去輕鬆區分考上台大醫科v.s.費爾茲獎得主
高中的時候 我覺得同學跟同學之間的智商和程度差很多
大學的時候 我覺得同學跟教授之間的智商和程度差很多
國外念博士的時候 我覺得教授跟教授之間的智商和程度差超多 比人跟狗差距還大
鄉民對各種大小天才的見識不會比我少 這邊就不廢話了
我比較想著重其實念書和準備考試很重"方法"
用對方法的2個小時>>>>用錯方法念8個小時
我高中英文普普 翻開考卷寫背面的時候 永遠都看到班上第一名已經寫完趴著睡覺
花了很多時間念英文 但知道自己英文還是很廢 指考就是最多80出頭的分數
後來準備托福和GRE 不知道哪跟筋不對 花了很多時間去思考和檢討念書方法
如果兩個念書方法A跟B 選了A 是為什麼? 我得到了什麼? 犧牲了什麼?
後來確立方法之後 覺得自己英文有進步 是以星期在計算
也就是說 每過一個星期我就覺的英文有明顯進步 但我每天就按表操課 頂多4個小時
每一次去考托福就抱持著要電爆上次的自己
最後托福一年內從76分到108分(滿分120)
最大的感觸就是高中真是智障 一堆英文老師真是垃圾
連我這種凡人用對方法之後 時間都花更少 進步還更多
那麼那些大小天才用對方法 你說他們每天都花很少時間 我個人是滿相信的
因為考試分數不是給流汗流最多的人 而是給能把汗水用最大效率轉換成實力的人
希望念書方法的重要性能被更加的重視 省下許多不必要的瞎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