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很長,可是重點非常少..幾乎都在重複當初衛福部的說法
我覺得這篇有失報導者這個媒體的水準啦
畢竟拿收入/地區去對比醫材使用偏好,似乎有點帶風向的味道
反正你們天龍人就是喜歡用貴的自費醫材才會在那邊哭哭
偏遠或是農漁民沒錢都只能用全健保給付醫材
事實是: 就算經濟實力夠的農漁民,醫生也不太敢特別提到可以選擇自費
主要是很多人聽到要多收錢,反彈就來了,甚至會問醫生說你這樣是不是可以拿到回扣?
就算在彰基等級的醫學中心,很多醫生還是不太敢講太多自費醫療的東西....
那個叫做價值觀問題,不是經濟實力問題
此外,我不太懂醫材單純拿收入和職業來比較偏好這比較做出來幹嘛
反而要拿醫材的術後癒合狀態、復發率、併發症等等去分析吧?
就拿那個塗藥支架來說好了
今天這篇報導只顯示出來醫生自己熱愛使用塗藥支架,因為醫生是高收入?
奇怪,醫生就是最了解產品狀況的難道他會選一個又貴又不好用的東西?
接著,該報導導入醫院採購偏好去影響病患選擇意願
這個論點我完全不能接受....在台灣的市場上,基本上是病人去選擇醫院
尤其是心臟外科,會去使用塗藥支架的醫學中心大概都是被看上有專門的醫師
當然他本來就是設定要去給該醫生動刀,那當然會使用塗藥支架
然後這段
更重要的是,病人在選擇醫材時,不會將價格作為主要考量,病人更在意的其實是醫院與
醫師的醫術。針對醫材的效果,例如不同人工水晶體間的些微功能差異,病人難以分辨,
得依靠醫師來解釋說明,但醫病溝通的重心往往不是醫材的安全性;醫材的創新功能、副
作用資料不齊全,就連醫師都不見得能掌握醫材的效果。
其實我不太確定這個結論哪裡來的.....
1. 醫病溝通重點不包含醫材安全性?
2. 醫材效果醫生無法掌握?
台灣醫材引進通過審核多數都比美國慢個三五拍
所以現在是覺得美國有問題還是看不起台灣醫生?
然後,要解決醫材價差問題不就健保局統一議價就好了嗎?
阿不就健保局不敢扛,兩三百個品項而已怎麼不敢議?
醫院也樂得給你議啦,價差就是工錢,大廚和自家煮的牛排本來就不一樣
只能說這篇報導風向有點怪...我是覺得有失專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