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推文的許多人把社子島形容成所謂的貪婪之島,個人在不解與傷心之餘,更想將社
子島開發的問題拉回到原點,並就土地法理、規劃學理來討論這個開發案的真實本質,
並擺脫束縛臺灣都市發展的單一價值與論述,也就是土地漲價、土地炒作,甚至土地投
機的價值觀。以下就大臺北地方防洪、社子島都市計畫、區段徵收這些面向來討論。文
章稍長,感謝真正關心自己居住環境以及社子島開發的人的閱讀,有任何意見也可以在
下面提出。
大臺北地區防洪
本人並非水利的專家,但在蒐集一些資料後給予大家簡單的想法。社子島的水患問題是
有於它位在台北盆地所有水系的匯流出口,所以在大臺北防洪的架構之下,社子島扮演
的就是容納洪水的角色。在民國87年,臺大水工所曾經模擬在「社子島修築高保護措施
」下,台北地區防洪計畫的整體功效,他們模擬的結論是:在關渡高保護措施北移、基
隆河加寬還有蘆洲垃圾山清除的前提下,社子島才能夠興建高保護措施;這邊的意思
是:水會自己找到出路,水也不會憑空消失,就算社子島修築了200年防洪頻率的提防,
水仍舊在那邊,過去淹水是淹到社子島,未來反而可能會淹到臺北市(更何況設定三個
但書都沒有達成)。
當社子島都市計畫打著「韌性、生態」的目標,而防洪手段仍然不脫離提防、填土、抽
水,這是真正的韌性與生態嗎?個人不是工程的專家,但是當我們看到氣候變遷的趨勢
越來越明顯,極端氣候的頻率與強度越來月難以想像,過去推估的設計標準不斷被打破
的時候,我們仍讓要將生命財產的安全全部押在防洪設施之上面嗎?再說,即便社子島
真的有修築提防的需要,為了提防設計而需要退縮的土地,一定需要靠區段徵收取得嗎
?我認為以上幾個問題都很值得討論。
社子島都市計畫
社子島都市計畫(生態社子島)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在我看來,它完全是都市計畫的
負面樣板,這也是監察院糾正臺北市政府的原因。
第一,i-voting的三個方案完全沒有當地居民的意見,完全是有市政府主導而擬定的,
柯文哲甚至以一種「施恩」的語調說是他才會想要開發社子島,別人做市長你們想都別
想,這是臺灣作為一個民國國家能接受的嗎?難怪徐世榮會說臺灣即便民主已經解嚴,
但土地仍然是戒嚴狀態。
第二,打著響亮的規劃口號,行的卻是藍圖式、剷除式的土地開發:內政部在審議社子
島主要計畫的時候,有強調細部計畫需要提出既有九大聚落的保存方案,但是結果呢?
臺北市政府完全忽略內政部的附帶決議,就自行核定了細計。生態社子島的問題實在太
多了,從計畫的發起、擬定、意見的凝聚、共識的形成、計畫的目標,都看到臺北市政
府多麼想要通過這個計畫。
區段徵收
區段徵收的問題同樣實在太多了,臺灣有許多的都市計畫的擬定都像是「先射箭在畫靶
」,先將區段徵收設定為首要的開發手段,接下來再依據這個開發手段擬定配合的都市
計畫,而這種方式完全扭曲了都市計畫。
市政府認為社子島土地權屬複雜,就要用區段徵收解決;需要取得提防用地,所以要用
區段徵收解決;公共設施費用過高,需要用區段徵收解決,這完全展示出臺灣土地行政
的制度慣性,手上拿著榔頭,自然什麼東西看起來都像是釘子。
我有看過一種意見是:人家苦了哪麼多年,讓人家爽一下不行嗎。
我完全認同讓社子島居民成為大臺北地區防洪之下度犧牲品是極度不公平的事情,他們
一定需要臺北市政府的補償,但我還是要問:區段徵收是作為適合的補償辦法嗎?危害
大臺北防洪的風險,是所有市民願意承受的嗎?我並不沒有自命清高,所有經濟發展的
利益都不追求,但現在許多社子島的居民已經因為開發反目成仇,原有的鄰里關係已經
鬆動,如果這個就是追求經濟發展的成本,大家都能接受嗎?許多人都認為藍綠惡鬥是
臺灣混亂的根源,而這種因為立場不同的戰爭就發生在社子島,但對立可能不再是統獨
意識形態,而是對於開發形態的期望。
臺灣土地的戒嚴,我認為在我們心中,我們接收政府宣傳的意識形態,我們變得只想說
服他人,而不是形成共識;我們只要保持這種想法一天,臺灣的土地與都市計畫都不會
解嚴。
參考資料:
https://reurl.cc/avv549
https://reurl.cc/3LLNX8
https://reurl.cc/9XXZ3V
https://reurl.cc/OqqX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