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rrxddd (RRXD)
2020-08-20 17:31:171.媒體來源:
UDN
2.記者署名:
陳雨鑫
3.完整新聞標題:
入境+檢疫後採檢 陳時中:會篩到更多人但社區會鬆懈
4.完整新聞內文:
疫情蠢動,彰化縣衛生局篩出返台無症狀少年為確診患者,引發爭議,入境普篩加上居家
檢疫後採檢的說法,再次被討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入境普篩的
好處就是會讓風險降至七成,但這七成的風險都是拿到陰性證明的人,容易以為自己沒病
或不會被感染,即使居家檢疫也會增加趴趴走的機率,也讓社區更陷風險。
陳時中表示,對於入境篩檢再搭配居家檢疫後採檢,昨天在記者會上也說明過,入境普篩
一定會篩出更多的確診個案,可以幫助我國社區傳播的風險降至七成;但還剩下的七成的
風險,將會是拿到陰性報告的民眾。
陳時中解釋,每一個人對於拿到陰性證明的心態,多是「開心的」,認為自己是安全的,
甚至有些人會誤以為「自己再也不會被感染」,事實上,這絕對是錯誤的,採檢報告呈現
陰性,也許是已被感染,但仍在潛伏期未能即時被採檢出;另外一種則是真的沒有被感染
,但疏忽之後被感染的風險,開始沒戴口罩,甚至進入居家檢疫時,自認安全而到處趴趴
走,他相信鬆懈的心一定會出現。
陳時中表示,綜觀各國發生社區傳播的現象,很多都是對於入境採檢陰性的民眾,並沒有
多加處理,直接放入社區,有些仍在潛伏期的民眾,就會造成社區感染,進而出現社區傳
播,引發大規模的疫情。
經過評估,既然拿到陰性報告的民眾,脫框的機率高,且入境普篩達到的效果,僅能降低
風險至七成,且後續可能造成的傳播機率遠大於前面降低風險的比例,最後決議仍不會以
入境普篩加上居家檢疫後採檢的方式處理。
陳時中表示,近期指揮中心也會進行小研究,針對採檢後民眾的心理變化做調查,以及防
疫新生活的教育是否達到成效等,再做進一步評估。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tinyurl.com/y2bmkjzk
6.備註:
作者:
NTULioner (LionsHeart)
2020-08-20 17:32:00他知道他自己在供殺小嗎
作者:
gogobar (GOGOBAR)
2020-08-20 17:32:00笑死,屎中知道自己在講什麼嗎?幹你娘
作者:
ads58791 (Boreas)
2020-08-20 17:32:00我陰性但不能出門,你要不要來開趴?
作者:
NTULioner (LionsHeart)
2020-08-20 17:33:00不是還有隔離14天嗎
作者:
HisVol (他的體積)
2020-08-20 17:33:00戴安全帽也會讓機車騎士以為安全而不小心,所以不能戴安全
作者:
kazafso (HENRY)
2020-08-20 17:33:00陰性有僞陰性可能 還是要隔離好隔離滿
作者: nicholaslee (aV) 2020-08-20 17:33:00
這是那招
作者: dostey (Dos) 2020-08-20 17:33:00
4%真他媽的悲哀 可悲的人
作者:
kinki999 (QQk(廢文被劣文ä¸))
2020-08-20 17:34:00講什麼…暑假一堆人不戴口罩,跟入境篩有什麼關係
作者:
colon2 (boy)
2020-08-20 17:34:00說人話很難嗎?
作者:
NTULioner (LionsHeart)
2020-08-20 17:34:00不是先篩再隔離14天
作者:
deann (古美門上身)
2020-08-20 17:34:00這邏輯我挺不下去...
作者: phina005 2020-08-20 17:34:00
笑死,這是人性問題了吧,會跑的就是會跑,這理由也太
作者:
rockiey (lovemiya)
2020-08-20 17:35:00凹的太難看了
作者:
gogobar (GOGOBAR)
2020-08-20 17:35:00幹你娘陳屎中,講話顛三倒四,還想選台北市長?幹!
作者: phina005 2020-08-20 17:35:00
這段邏輯完全是不行的下次記得先順一下基本邏輯判斷
作者:
NTULioner (LionsHeart)
2020-08-20 17:36:0014天後採檢放人根本不會有他擔心的問題阿
作者:
abram (科科)
2020-08-20 17:36:00所以現在還不夠鬆?
先提醒普篩仔與反普篩不要超譯,免得連續被打臉,臉會很腫
作者: mioaria 2020-08-20 17:37:00
哇因為篩檢所以社區鬆懈,這邏輯真是他媽的好,是誰在那
作者: phina005 2020-08-20 17:37:00
管他超不超譯,這段說法邏輯很明顯有問題
作者:
NTULioner (LionsHeart)
2020-08-20 17:37:00因為1.已隔離14天 ,現在主流學說又說14天後無傳染力
作者:
vowpool (不要丟我銅板)
2020-08-20 17:37:00原來不篩是怕民眾鬆懈阿 提搞警覺就能預防?
作者:
tonyd (天生平凡)
2020-08-20 17:37:00疑 所以不篩檢就不會趴趴走?為了怕趴趴走所以乾脆蓋牌?Gun 韓國魚4ni?QQ
作者: gary2011 2020-08-20 17:38:00
普篩狗好氣
作者:
NTULioner (LionsHeart)
2020-08-20 17:38:00永14天後無傳染力來反對採檢還比較合邏輯
作者: KJoshT (孤獨的旅程) 2020-08-20 17:38:00
原來是怕大家鬆懈,所以要多放一些漏網之魚啊
作者:
gh34163 (這。)
2020-08-20 17:38:004%仔暴怒
作者:
neoa01 (bravo)
2020-08-20 17:38:00可憐的時鐘 ,我看你還是去當政客好了
作者: Qaaaa (小Qa) 2020-08-20 17:39:00
說得太好了 完全打臉譜篩仔的臉到不行
作者:
NTULioner (LionsHeart)
2020-08-20 17:39:00又不是下機馬上篩就放人 笑死
作者:
hackfox (自家朘仔歪,嫌人尿桶漏)
2020-08-20 17:39:00這邏輯我不能同意更多,幹,我根本不同意
這個真的聽不懂,之前各種推旅遊跟內宣現在信義區不戴
作者: ilovezelda (戴綠帽的林克) 2020-08-20 17:39:00
聰明 難怪一堆人不懂
作者: phina005 2020-08-20 17:39:00
基本上偷跑會罰100萬,普篩會讓你想偷雞噴100萬,你覺
作者:
Szss (Not yet)
2020-08-20 17:39:00作者: god890529 2020-08-20 17:40:00
入境普篩很難嗎?87 不然就不要開放
作者: phina005 2020-08-20 17:40:00
你是看民眾太智障嗎
作者: rated (silence) 2020-08-20 17:40:00
原來沒塞的人才不會鬆懈。我要先消化一下...
作者: George728 2020-08-20 17:41:00
所以要讓人民覺得島內很危險,這樣大家才會乖乖的。
作者:
milleniue (milleniue)
2020-08-20 17:41:00如果要預設民眾會偷溜出來的話那乾脆集中管理算了
作者:
ccm0916 (沒事多喝水)
2020-08-20 17:41:00現在就蠻鬆懈的了
作者:
tonyd (天生平凡)
2020-08-20 17:42:00那就不要居家隔離呀 統一到特定酒店做隔離管理不就好了?QQ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0-08-20 17:43:00篩到更多人反而社區防疫鬆懈是什麼邏輯?
作者: stvn2567 2020-08-20 17:43:00
直接老實說問是跟當初你黑口罩時一樣都是因為醫療資源
作者: mk720105 (mk720105) 2020-08-20 17:43:00
就是人性的問題,樓上一堆4%仔還在帶風向
作者:
athome1 (居家)
2020-08-20 17:43:00這邏輯不及格
作者: stvn2567 2020-08-20 17:44:00
更正:問題是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0-08-20 17:44:00之前新聞一個一個案例開始爆,路上口罩戴的好好的
作者:
vowpool (不要丟我銅板)
2020-08-20 17:44:00情境題: 連續10天+0 跟 天天都有確診 哪個容易鬆懈?
作者: zzh1014 (童言無忌) 2020-08-20 17:44:00
是不是以為大家都沒讀書不知道有潛伏期,是要開心什麼?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0-08-20 17:45:00後來一堆旅遊爆滿新聞,口罩反而很多人不戴,除非管制要戴
作者:
hosen (didi)
2020-08-20 17:47:00政客開始胡說八道,篩到更多人然後更危險
作者:
milleniue (milleniue)
2020-08-20 17:48:00篩出更多人反而大眾會對海龜隔離人士更加注意好嗎?
作者:
s854273 (法)
2020-08-20 17:48:00……
作者:
hosen (didi)
2020-08-20 17:48:00不然通通都不要篩,最安全?
作者:
xxxcv (世界遺產旅遊計畫)
2020-08-20 17:49:00????華特?
作者:
whiteegg (只是一顆蛋)
2020-08-20 17:51:00我建議通通不要篩 這樣子人民警覺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