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蘋果日報
2.記者署名:(王怡蓁/雲林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夯爆PTT《恐懼罐頭》最驚人真實情節 作者竟是33歲法官
4.完整新聞內文:
在PTT飄版發表過多篇恐怖故事被推爆的作者「不帶劍」,6年內出版8本書,題材橫跨愛
情、武俠與恐怖小說。後來出版社找上門,將PTT的文章集結成冊出版成《恐懼罐頭》一
書,今年更被改編成電影搬上大螢幕。但很少人知道,「不帶劍」的真實身分,並非職業
作家,而是33歲雲林地方法院法官潘韋丞。
記者初見潘韋丞,是在司法與文學座談會場合,當時他打扮有些潮、說話靦腆斯文,難以
想像他曾擔任警專區隊長,畢業後只花一年時間考上律師,隔年通過司法官特考。個性喜
歡學術研究、論理的潘韋丞,更在出任法官後,5年內聲請20多件大法官釋憲。
潘韋丞出身警察家庭,從任職警官到法官,他將法醫、毒品、社會案件融入恐怖故事裡頭
。他說:「法庭就是個社會現場,有各式各樣的情緒與愛恨情仇,隨時都有人在講話,而
且這些話有真有假。」他認為,當事人對他的故事有深遠的影響,因為他們來自社會各階
層、有著不同的背景與生活經驗,小說的角色是給予他們各種衝突,到法庭的人也是發生
各種衝突,透過這些人可以讓他把情感刻劃掌握的更好。
不帶兵器最厲害 自嘲筆名很中二
至於為什麼自稱「不帶劍」?跟「九把刀」有關嗎?潘韋丞坦言的確有人問過這個問題,
但真實答案是,武俠小說中,「不帶兵器是最厲害的」,說完,他還不忘自嘲:「是不是
有點中二?」記者好奇問他會換筆名嗎?他笑著回答:「用久也習慣了。」
「謙心礪心非凡心,揚劍斂劍不帶劍」這幅放在潘韋丞法官研究室的書法,來自熟識的學
長之筆,也是同事、前輩給予他的評價。
雲林地院院長李淑惠說,過去曾在司法圈做過性向測驗,發現多數法官都是「貓頭鷹型」
,也就是分析類型,比較內向也傾向思考,不像孔雀那樣外放,她直言潘韋丞也像貓頭鷹
,勤勤懇懇、內斂,默默完成工作以及小說。
韋丞後來決定把辛苦地追求過程公開在論壇上,意外引起讀者迴響熱烈,認為情節很精彩
,而且都是真實的,後續有出版社找上門,成了他第一本出版的書《老天給我的女孩》。
青澀戀情太真實 不能翻閱成禁書
2009年出版書籍,過了11年,潘韋丞已從慘綠少年蛻變成沉穩的雲林地院法官,女友後來
成為了太太,兩人24歲就結婚,育有一子一女,太太目前仍在警界服務,甚至曾被當作雲
林縣人型立牌警花宣傳。
潘韋丞說,大學時期出版第一本書後,開始有了讀者,他才發現原來大眾文學很有魅力。
不過兩人的愛情故事已經絕版,「我們兩個都不太敢再去翻閱,太真實了,有很多年少輕
狂在裡頭」潘韋丞說兩人青澀的過去被太太當作禁書,絕不能翻閱,陪同受訪的太太在一
旁笑了出來。
從愛情故事、武俠小說,再到出版恐怖故事,6年內,潘韋丞就出版了8本書。他的恐怖故
事一開始以《恐懼罐頭》為名稱,2013年連載於PTT的Marvel板(飄版), 其中最知名的
一篇《捉迷藏》被版友推爆,更廣為網路流傳,《電話》又再次推爆,出版社集結他PTT
上發表的恐怖小說,出版《恐懼罐頭》一書。
創作題材橫跨不同領域,何以有這樣的轉變,又如何獲得靈感?潘韋丞說大多來自「日常
經驗」,看到一件有趣的事,他便會記下來,開始天馬行空發想。有一次他到金門玩,看
到一戶人家門口擺了一雙鞋跟三炷香,他就快速筆記下來,發想了恐怖小說《恐懼罐頭》
中「腳」的故事,不過,靈感可遇不可求,有些故事甚至是太太「出題」考他。
師承生活經驗與電影結構 毒品解剖都成小說題材
宣稱自己什麼題材都能寫,太太出了一題「生魚片」,後續他寫出一篇衝浪男子在自家臉
盆溺水而亡,死前吃了六片肥美的黑鮪魚肚的詭異故事。
無師自通的潘韋丞,最好的老師就是生活經驗以及電影,他說工作跟家庭生活太過於忙碌
,閱讀大量書籍對他來說反而有些負擔,一部電影的長短很適當,他從電影中學習寫作的
技巧、架構,類似分鏡的概念,他認為,電影的編排經常是結尾來個大逆轉。
他舉例一則山難的故事:「一群朋友一起登山,其中有一對情侶,朋友對女生說,妳男友
失足了,第七天會變成鬼回來找妳,我們要保護妳,等到第七天,男友渾身是血的出現,
卻說朋友們才是死去的人」,他說到底誰的說法是真的,這故事留下開放式的答案,他認
為十分有趣,這才開啟了《恐懼罐頭》的創作理念。
在〈解剖〉一文中:「我看見壓扁頭顱的他,全身淌血,搖搖晃晃地走進解剖室,勉力地
爬上解剖台躺著。」解剖、法醫的題材出自潘韋丞在擔任學習司法官時期,第一次跟著檢
察官參與解剖,家屬當下不捨又痛苦,但為了查案,到底是家屬的情緒重要,還是真相重
要,就會很糾結,他說當時的經驗很震撼也很感嘆,原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因而有感而
發寫下這個故事。
法庭就是社會現場 每天上演愛恨情仇
就如同他在文中所寫下:「在我們的刀下,沒有冤魂」,對法官而言呢?潘韋丞說:「法
庭就是個社會現場,有各式各樣的情緒與愛恨情仇,隨時都有人在講話,這些話是真是假
?參與案件的當事人才對我的故事有著深遠的影響,因為他們來自社會各階層、有著不同
的背景與生活經驗,小說的角色是給予他們各種衝突,到法庭的人也是發生各種衝突,透
過這些人可以讓我把情感刻劃掌握的更好。」
他也曾將審理毒品犯罪的經驗放入故事中,現實、幻想分不清楚。甚至將催眠、夢境等元
素加入,營造出兩個世界的幻覺。
他認為一般民眾對法官形象或許有些模糊,不像警檢去追緝真相,許多戲劇中都難以具體
呈現法官到底在做些什麼?「開庭、閱卷、寫判決」潘韋丞說法官的日常大抵如此,不是
那麼外放,也很難鮮活的刻畫。
不過,法官要做出的決定極為困難,要怎麼下判斷,怎麼做出抉擇,就像南韓現職法官文
宥碩的作品《漢摩拉比小姐》,民事44庭的合議庭法官們在一件件案件的掙扎。
潘韋丞說,考取警大,一半是受曾任警察的父親影響,但因個性不外放,讓他選擇法律系
就讀,也讀出興趣,後來深受日劇《Hero》吸引,這部劇把檢察官工作描繪地很深入,因
此報考司法官考試。
司法原罪 寧可錯放也不可錯殺
潘韋丞原本想當檢察官,但實習後,認為自己的個性比較適合法官工作,因為法官獨立性
更強,不受行政機關的干涉,對自己的法律確信負責,而警官工作要處理很多行政事宜,
組織很龐大,行政權講求的是「依法行政」,司法則是講求獨立性,若遇到某條法律侵權
,可與之抗衡。
5年多的法官生涯中,他發現人民對司法有很多誤解,拍再多的宣傳片民眾可能也不會點
擊,因此,他認為換個方式,用好看的戲劇、觀眾喜歡的方式來呈現。要讓人民相信司法
,他認為判決白話文肯定是重要的,判決是寫給民眾看的,不是法官而已,另外,唯有讓
人民親自參與審判,如目前推動的「國民法官制度」,才能讓人民知道一份判決的形成過
程。
不過,潘韋丞也不諱言,審判過程確實常因證據不足而內心掙扎、難以定罪,但他想說的
是:「無罪並非代表絕對不是這個被告犯的,而是證據不足,事件的真相只有當事人知道
,這大概是司法所要背負的原罪,司法的價值取捨就是,寧可錯放,也不可錯殺。」他強
調,大多的法治國家也都採取這樣的價值取捨。如果有人問法律是保護誰?他會回答:「
法律是用來保護每個人,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成為被告。」
談到潘韋丞印象深刻的法庭活動,他說:「第一年在合議庭評議時,我跟另一個法官說好
像是被告犯的案,當時的審判長說了一句話,『不要做情感猜測,從證據面、事實來看就
好。』」這句話,讓他銘記在心,法官所擁有的情理法,他認為法官還是要「理性」成分
多一些。
不只會寫小說 還聲請20多件釋憲
不只是埋首寫判決,潘韋丞還聲請了20多件大法官解釋。像是司法院釋字777號解釋聲請
人之一就是他,由於法條規定肇事逃逸不論情節都要判1年,有些案件很輕微只是擦傷,
或事後和解,卻一律都服刑,好像有些過苛。
潘韋丞說:「當我依法判決,但法律違憲侵害人民權益時,不能強迫法官適用,這是我擔
任法官很重要的工作。」
他還聲請了《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疑似違反《憲法》平等原則,因為施用毒品者第一次抓
到可以緩起訴或觀察勒戒,如果不接受勒戒,就緩起訴自行接受治療,但這兩者強度不同
,一個是強制治療,另一是自行就醫,第二次就要判刑,所以第二次被抓到應該要回到觀
察勒戒,而不是直接起訴。他曾遇到一較極端的案例,當事人處分金還沒繳完又被抓到,
就遭起訴。目前外界已有討論修該條例的聲浪。
考試版封神人 為達目標讓自己沒退路
潘韋丞任職警專區隊長時,一邊準備考試,第一年考上律師、第二年考上司法官,也曾在
ptt「考試版」上分享怎麼一次考上,被封為神人。對此,他大方分享心得,表示準備考
試只能利用假日跟下班時間,但時間總是不夠用,睏的時候,只好靠猛灌咖啡提神,而選
擇警專則是要逼自己離開家鄉,任何休假幾乎都待在台北備考,連過年也只喘息片刻,還
要妻子把他社群媒體跟ptt的密碼改掉,「就是要讓自己沒有退路,只能往前。」
訪談的過程中,潘韋丞的妻子總是相隨陪伴:「他前一天很緊張,我還來幫他收拾辦公室
。」記者問潘妻最喜歡潘韋丞哪本著作?她看著老公笑而不答。潘說:「我當然希望是第
一本屬於我們的書啊。她應該是感動啦,不過真實的答案應該是《恐懼罐頭》,連書名都
是太太取的,也真正得到太太對我寫作能力的認可。」
名稱的由來,跟罐頭類似,小小的、口味不同,就像他的故事一樣。
每個罐頭提供口味不一的恐懼。
保存腦中,沒有期限。
寫判決有趣還是小說?潘韋丞說雖然寫判決書是工作,但他真的很喜歡寫判決,因為要完
整地呈現認定事實、證據力、法律適用等,被稱作「學者型法官」的他,寫判決像在寫論
文,以前不太被接受,資深法官會說寫見解就好,但近期的法界風氣也慢慢包容更多不同
的方式、意見。
「《奶奶》是我寫過情感最深厚的故事」,潘韋丞說他是奶奶帶大的孩子,這是他對奶奶
含蓄表達愛意的方式,「但我奶奶還健在啦」這篇同樣有翻轉性的罐頭故事,被網友推爆
,感人祖孫故事,依舊成功騙到讀者眼淚,而「好好珍惜自己的家人」,才是他最想傳達
的意義。
每個罐頭都有人喜歡,也有不喜歡,潘韋丞坦承自己也是,但讀者的回饋很有道理,像是
內容寫得太過隱晦、或文字不易閱讀,就會在下次的寫作中調整。
上課邊寫小說 《捉迷藏》一夕爆紅
他初期的幾篇故事還處於嘗試期,所以自己沒那麼喜歡。他說《捉迷藏》是比較典型的恐
怖故事,卻在網路上引起超乎預期的迴響,一夜爆紅。他在驚訝之餘,也備受壓力,心裡
難免期待,下一個故事也要一樣好。
太太說最喜歡的《捉迷藏》,有讓人毛骨悚然的感受,潘韋丞說那是在上課時快速寫出的
故事,因此真的很驚訝得到那麼多好評。
眼見辦公室厚厚的卷宗以及越來越多的案件,記者詢問怎麼會有時間寫作?他笑道確實因
此停筆許久,都將時間花在審判工作還有家庭生活。動筆神速的他說,如果有時間,一個
周末可以寫2、3萬字,目前還有將近20個構想在腦海中,他認為最難的是構想,所以如果
有構想,寫字就很快,他笑道:「如果要寫作,可能要先跟老婆、小孩請假吧。」
潘韋丞在法庭上遇到的狀況,當事人各言爾志,說出不同事實版本,有各種可能性,也有
可能說謊,或只說對自己有利的部分。他認為,寫小說就是在說謊,作者引導讀者走進謊
言,當謊言一一被拆穿,最終則由讀者來判斷什麼才是真實。
2009年,《老天給我的女孩》(高寶出版)
2011年,《雙命夢俠》卷一(向上出版)
2011年,《雙命夢俠》卷二(向上出版)
2012年,《鬼殺》系列《吞食大腦的恐懼》(明日工作室出版)
2012年,《鬼殺》系列《玩鬼自焚的失控》(明日工作室出版)
2012年,《鬼殺》系列《慘絕人寰的飢餓》(明日工作室出版)
2012年,《鬼殺》系列《行屍走肉的逃殺》(明日工作室出版)
2014年,《恐懼罐頭》(明日工作室出版)
《恐懼罐頭》也改編成電影,已經上映。前導影片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SZvR6VhH50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200831/S4HYZD72XBAMLCT6E2CSZFGIU4/
6.備註:
漫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