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政治因素以外,個人認為跟蒙古、漢語兩種語言的差異很大也有點關係吧!
蒙古語一般被認為是阿爾泰語系的,特點是黏著語、SOV(主詞受慈動詞)結構,
這兩點有接觸過日文、韓文的應該很能體會。
跟漢藏語系的有聲調語言、SVO(主詞動詞受詞)完全不同,中英文剛好基本語序都是SVO,
當然中文的變化還是很多,例如把的用法就是把受詞提前,
例如:把手機拿給我=拿手機給我,
但這是很進階的表達方式,基本上如果不是具備一定母語程度的使用者,
是很難在正常語序與特殊語序進行轉換的。
我們因為中文就是母語,每天用把很自然,但這點可是難倒不少學中文的外國人,
若有人問我們「把」要怎麼用,恐怕沒幾個人可以答得出來。
其實台灣以前也幹過類似的事,原住民的語言就是在這樣強制漢化之下被搞到幾乎滅絕,
蒙古人他們還有蒙語課,以前台灣連原住民語言課程都沒有。
(我不是在說他們比我們好很多了,我絕對支持他們爭取自己的語權,但台灣也不該幸災樂禍,
畢竟咱們幹過同樣的事,是該記取教訓的)
而原住民的語序與漢藏語系又更不同,很多是動詞放前面的VSO或VOS,這其實是很多南島
語系語言的共同特色之一,也有幾個族語可以接受主詞動詞受詞的語法,
詳細可看中文維基對各族語言的基本介紹。
我是不知道他們是否在家平常有使用蒙古語,如果沒有的話,小學才開始本來難度就很高,
而且要在基本語序差異很大的不同語言間轉換表達本來就不適那麼容易。
此外,台灣也對聽障者幹過類似的事,早期因為很多人以中文的文法來看天下,
認為聽障者用的手語文法錯誤、寫的文章句子顛倒,強迫他們放棄自己習慣的自然手語,
改用中文文字手語,本來是希望讓他們學好中文,
但實施了幾十年,到現在才發現效果不彰,所以一般我們看到的手語翻譯還是以自然手語為主,
自然手語也是動詞放在最後比較多。
※ 引述《GeraldLiu (wolver)》之銘言:
: 假設台灣政府突然宣佈新政策,九月開學後,從國小一年級開始,所有課程全部都要用英
: 語授課,只有國語一堂才能例外用中文教學。這樣一來,應該所有家長和學校的老師
: 也都會出來反對了。
: 因為就算學校的老師,也不可能英文好到所有課程直接用英語教學。
: 所以,內蒙古連老師都抗議國小一年級直接漢語教學。有沒有可能也是這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