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看你怎麼定義進步的交通
大部分人可能認為不會塞車就是進步的交通
不過那是過時的想法了
所謂進步的交通 應該不是以"車"為觀點 應該為"人"為觀點
運輸人的效率越高 那才是越進步的交通
拿東京為例子 首都圈住了將近整個台灣的人口
而這些人 在上班時間要全部塞到東京的市區上班 大概就山手線環狀範圍吧
東京上班那電車的樣子大家都知道
如果這些人像台灣一樣 每個人都開一台車或騎一台機車
塞到東京的市中心 那景象真的不敢想像
不僅會塞車到爆 空氣也會變很糟 噪音汙染嚴重
還有停車問題 不可能每個人在自己公司下面都可以找到停車位
東京將不會有好空氣、良好的步行環境
人行道、路樹將會被剷除去拓寬馬路 但拓寬的下場還是一樣塞車
都市的壓迫感會更重 大家去東京也不會有舒服的感覺
所以進步的交通 不是以車為主的 是以人為主的
可以短時間疏運大量的人潮 那就是進步的交通
你想想一條鐵路的面積 如果改成道路 那每小時能「通過」的「人數」會是多少?
可想而知一定比鐵路還要少
那如果東京這些鐵路 全部改成道路
那東京還能在早上通勤時間疏運這麼多的人嗎? 那肯定是不可能
雖然對於個人來說 會需要走路、搭車 比較辛苦
但對於整個交通環境、整個社會來說 這樣才是正常的交通
而不是像台灣 你要移動就必帶一台機車或汽車
到所有地方都是點對點 完全不用走路
所以才會有像現在大家看到的完全沒有人行道 各種違停產生
然後只要一塞車 你沒有任何選擇 你就是跟著塞車
因為沒有完善的大眾運輸系統
私家車為主的交通環境就是這樣
你會覺得台灣好像很方便 那是建立在台灣可以隨處違停的情況
而且台灣是超級住商混合 平均一次移動的距離遠比東京短太多
如果放大整個城市來看
東京能負荷處理的人均移動距離絕對是遠>>>>>>>>>>>>>>>>>台北
所以這才是進步且平權的交通
而不是大家都開車騎車不用走路才是進步的交通
更何況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騎車開車 每個人都有移動的權利
尤其是老弱婦孺無法騎車開車 移動更需要大眾運輸以及人行道
台灣幸福嗎? 可能是對於你們年輕人來說方便
但對於老年人、兒童 每天走在路上沒有人行道要跟車子搶道
坐輪椅的要在馬路旁邊跑障礙賽 動不動會遇到違停切來切去
擋到別人還會被嫌神主牌 所謂方便只是自己方便而已
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