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2005年後幾乎不可能修憲
那一年民進黨與國民黨,由於背後各自有看似理念相同,
實則水火不容的台聯和親民黨威脅,因此兩黨史無前例的合謀修改憲法
憲法修改後:
1. 立委人數減半,且採單一大選區兩票制
(1)造成政治圈縮小,少一半位置可以塞人
(2)贏者全拿:假設一個大選區有三個黨,分別為40% 20% 10%支持率
該選區會永遠是最大黨當選
後面兩個黨會逐漸放棄該選區的經營
例如現在的台南就是如此,國民黨幾乎全面撤退
住在台南的另外兩派20% 10%的人就會陷入長期憂鬱,逐漸累積不滿,或凋零
(3)只要每個選區都贏稍微一點點,最後全國下來就會贏很多
放大效應的極致是2016年立院選舉 民進黨普選票45% -> 但卻有60%席次
2. 修憲需要75%立委同意,然後50%的國民投贊成票
50%國民複決的部分,由於需要考慮投票率的問題
75%投票率=66%國民都贊成
70%投票率=71%國民都贊成
60%投票率=83%國民都贊成
立委的部分
在2016年放大效應極致下,民進黨+時代力量=64%,仍離75%很遠
因此以極端路線:把國民黨毀滅壓制到極致來修憲,幾乎不可能
要修憲=民進黨與國民黨利益完全一致
實然政治裡,關於修憲的議題是
當民進黨在野,民進黨就會說要內閣制,國民黨就會說要總統制
當國民黨在野,國民黨就會說要內閣制,民進黨就會說要總統制
當國民黨立委被不成比例地放大(2008),國民黨就會說憲法沒有問題
民進黨與其他小黨就會說憲法有問題
當民進黨立委被不成比例地放大(2016),民進黨就會說憲法沒有問題
國民黨與其他小黨就會說憲法有問題
縣市與立委選區重劃的議題,假設一個緊密結合的市被不當分為ABC三區
當ABC三區,都是民進黨的人,民進黨就會說不需要合併,因為這樣位置比較多
國民黨與其他小黨的人就會說:這個市早該合併了,因為他們本來就沒位置也不賠
當ABC三區,都是國民黨的人,國民黨就會說不需要合併,因為這樣位置比較多
民進黨與其他小黨的人就會說:這個市早該合併了,因為他們本來就沒位置也不賠
這個設計會造成只有一個方法能修改憲法:佔優勢的黨要主動放棄好處,
把大量利益讓給劣勢的在野黨
由於現在民進黨與國民黨都「過於擁擠」
政治實然上幾乎不可能會發生這種事
所以台灣等於是在設計不好,還需要改革的狀況下
就把建築結構過早、過分的安定下來
這和2000年代台灣還是處於黃金時期,對自己過度自信也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