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rocus (哪來的)
2020-09-23 21:53:341.媒體來源:工商時報
2.記者署名:工商時報 蘇秀慧, 工商時報 郭建志, 工商時報 彭媁琳, 工商時報 譚淑珍, 工商時報
林昱均, 工商時報 邱琮皓,工商時報 呂雪彗
3.完整新聞標題:老化失速列車 台灣長照跟不上
4.完整新聞內文:
銀色海嘯來襲─系列三之一〈現象篇〉
2020年的台灣,正式進入人口負成長階段,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老得太快太猛
,2055年將追上日本,比國發會前次(2018年)推估又提早五年。當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
之際,銀色海嘯也提前來襲,回不了春的台灣,就從今天起,長照需求快速竄升,而年輕
人的負擔則將越來越沉重。
場景一:8月12日,卸任後的前副總統陳建仁首次站出來擔任公益代言人,要為澎湖惠民
醫院重建募集5.5億元。因澎湖有3,800位失智失能人口,卻僅五間住宿式長照機構計272
床;五年後,失智失能人口將多達4,700人,成長近25%,離島偏鄉的菊島,長照資源竟
如此匱乏。
場景二:8月11日,前閣揆、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提出安養信託新主張,可說是
「安養的理想境界」,猶如「全能管家」。他認為:超高齡社會最終階段的安享晚年,應
提供舒適方便的居住環境、日常照護、身心醫健和財產安全的「一站式服務」。惟政府目
前推動的長照,卻未包含「信託照護」,非常可惜。
面對台灣人口進入負成長,人口專家、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警告:65歲以上老人人口將
快速成長,2030年將達557萬人,較今年多出179萬人,同時間0-14歲小孩減少45.9萬人,
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也減少169.9萬人,台灣年齡結構將產生巨大變化,工作人口萎縮明
顯衝擊經濟發展,「人口危機來了!」。
太快!高齡到超高齡只花七年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從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人人口占總人口14%)到2025進
階超高齡社會(占總人口20%),只花七年時間,比日本的11年、美國15年、法國28年、
英國49年「快太多」。
新冠疫情衝擊下,今年自國際遷徒人口罕見出現負成長,人口負成長提前兩年到來。據國
發會8月最新人口推估,205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38.2%,將超越日本的38%,台灣老
化速度空前,而韓國占比41.4%更嚴重、成全球最老的國家。
2025年台灣的公園、街頭是何種情景?從國發會推估可見,老人人口將達469萬人,每五
人中就有一個老人,公園裡散步的老人比玩耍小孩還多。若按失能盛行率12.7%、失智盛
行率8.65%推估,將有百萬失能失智人口,長照需求將大幅上揚。戰後嬰兒潮世代陸續步
入老年,初老老人養終老老人成了趨勢,台灣準備好了嗎?
今年82歲住澎湖將軍嶼的小桃阿嬤(化名),因年事已高,無力照顧體弱的老伴和年近六
旬的重殘女兒,只好將老伴和女兒送到位在馬公的惠民醫院護理之家,小桃阿嬤只能定期
到馬公探望他們,但從將軍嶼到馬公一天來回只有兩班渡船,早上7點去、下午2點回,一
趟花40分鐘。
澎湖年輕人早已遠赴台灣本島打拼,留下的多是年邁父母和阿公阿嬤,初老老人照顧終老
老人情形普遍。推動惠民醫院重建的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馬漢光說:「按照衛福部每萬人
700床目標,澎湖需求約1,200床,但現只有272床」。不只澎湖欠缺長照資源,衛福部調
查,全台88處偏鄉欠缺長照住宿機構,現只規劃28處建置, 還有60處同樣有長照悲歌。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則說:「即使是都會地區也很欠缺住宿式長照機構」。
以台北市為例,老人人口就比其他縣市多兩個百分點,「在台北市沒有電梯的老舊公寓二
樓,就如同偏鄉了!」
去年衛福部預估國內失能人口79.4萬人,以需求二成估算,近15.9萬人需住宿長照機構,
但1,631家機構,僅10.5萬床,根本無法滿足需求量,何況分布不均、費用昂貴,占床率
僅85%。
資源配置不當 患寡也患不均
「資源配置不當」是陳亮恭、薛承泰對長照2.0的評價。陳亮恭強調,長照2.0當初以300
億元規模設計,在經費有限下,只提供居家服務、社區日照等補助,卻不提供「重症者」
、住宿長照機構者補助。衛福部統計,七年來國人平均壽命增加1歲多,不健康生存年數
卻多0.46年,顯示失能人口正擴大之中。
薛承泰則說,長照2.0是朝普及化推動,資源與人力被稀釋,互助機制薄弱的家庭無法獲
得妥適支持與協助,這是悲劇產生的根本。
204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三成;2045年每三人就有一個老人。面對銀色海嘯來襲,
陳亮恭提醒政府「不容輕忽」,國家領導人應先想清楚:政府決心要做到哪裡?照顧人民
安享晚年又要到哪裡?且動作要快,否則排山倒海而來銀色海嘯,將衝垮台灣的經濟發展
。
https://cteecors.azureedge.net/wp-content/uploads/2020/09/23/23-00642-007.jpg
最老的縣…每人分不到2千元照顧預算
「阿嬤,來!我們扶著欄杆慢慢走哦!」響亮的聲音劃破熾熱的艷陽,陽光灑落在地上,
一位25歲照服員專心陪著70歲阿嬤練習走路,另一位陪著白髮阿公閒聊,「阿公你中午吃
什麼?有紅蘿蔔喔,吃這麼好!」這裡是嘉義縣,全台老化最嚴重縣市,根據縣府預算,
滿65歲長者每人每年分不到2千元照顧預算。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林慈濟醫院住宿長照機構負責人廖慧燕說,即使有醫院專業支援,
經費壓力仍備感沈重。大林住宿長照機構並非衛福部定義的偏鄉地區,2019年2月成立時
,無法適用衛福部《獎助布建住宿式長照機構公共化資源計畫》,較同業少了每床至少百
萬元補助款,以三層樓、150床計算,成本比別人多了1.5億元。
由於有很好醫護團隊,照服員考量母語溝通,大林堅持雇用本國籍月薪4萬元,較一般外
籍看護3萬元高,大林長照收費自然偏高,每月每床3.6萬~4.7萬元,較附近住宿機構2.8
萬元~3.5萬貴1萬元,原規劃設置150床,現僅開出80床,重度失能者申請最多,但輕度
者剩下不少床位。
「長照資源補助大有問題」。縣府官員說,衛福部對偏遠地區加碼長照獎助,但以整個鄉
鎮市「平均人口密度」作界定依據,以致很多偏遠山區村落被遺漏,像嘉義縣梅山鄉太和
村,緊鄰阿里山鄉,海拔1千公尺以上,卻拿不到偏鄉補助,連大林慈濟也沒有,顯見偏
鄉補助認定標準亟待調整。
「更糟的是搶人!」廖慧燕觀察,長照ABC單位近年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成長,長照人力需
求大增,各縣市長照管理中心屬公部門照顧管理督導或專員負責,但常和民間機構搶人,
公家無法與民間競爭,造成招募、留任困難,因而衝擊地方長照管理體系。
而全國老年人口占比第二高的雲林縣,也出現找人比找錢更辛苦窘況!負責雲林私立同仁
仁愛之家的老人福利保護協會執行長林金立,就點出缺人三大問題:一、年輕人不願投入
長照產業,長照機構出現中高齡照顧高齡長者情況,近年雖採取產學合作,但培訓遠不如
需求。二、照服員不該由勞動部訓練,應由衛福部長照司收回自辦以更貼近專業。三、照
服員訓練課程僅97小時,與大學四年專業訓練根本無法相比。
「要培訓照服員,以台灣長照環境要吸引年輕人投入實有困難。」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
書長陳景寧並不看好,以日本為例,就務實鎖定大三、大四兩年實習生,及其初入社會前
兩年,總共四年的光陰投入長照的訓練。
「等天、盼地,不如自力救濟!」廖慧燕苦笑,大林慈濟申請加入教育部「五專展翅計畫
」,引進崇仁、敏惠兩所鄰近護專實習生,在虧錢情況下,硬著頭皮「自掏腰包」,實習
期間每月提供至少1萬獎學金提高誘因,吸引畢業生直接進入大林慈濟從事長照,期許每
位新血至少挹注1~3年機構照服人力。無奈的是,每家機構都在問:缺錢、缺人,除了靠
民間自力救濟,究竟政府能幫多少忙?
無子老人會更多 王建煊:天使居實現老有所終
「老了,有很多悲傷笑話」,「老了,如果把錢都分給子女,只會更悲慘」。「台灣每五
~六對夫妻,就有一對膝下無子,許多無子老人,對晚年充滿恐懼與憂慮感,有些人擔心
老伴走了,自己生病誰來陪病?開刀時誰來簽字?死後誰來安葬?更有孤獨老人抗拒聚會
拍照,以免死後任人踐踏」。
素有「王聖人」稱號的前監察院王建煊在一場演講中,講述老人社會面臨的種種困境。
王建煊退休後的人生不是解甲歸田,而是四處做公益,常可看見他到各場合和老人分享面
對生老病死該有豁然態度的身影,他坦言患有攝護腺癌及肥大症狀,太太蘇法昭則有輕微
失智症,兩人膝下無子也會害怕面對死亡,擔心有一天誰先走,另一個人孤獨活著怎麼辦
?幸好二人都有堅定宗教信仰,面對老死較其他人更坦然些。
像王建煊這種無子老人越來越多,名人中單身者更不乏其數,例如總統蔡英文、名主持人
陳文茜等皆是;無子的頂客族如影星周潤發、梁朝偉。今年影劇圈人物在Google關鍵字排
行榜,就是羅霈穎和吳朋奉,二人相繼猝死,皆因獨居未能及早發現。無子或孤獨的晚年
悲歌,因此掀起社會熱議。
王建煊在一場演講就說,日本每周有四千個老人「孤獨死亡」,死亡一、二天或數天無人
聞問,日本因此衍生一新興行業叫「特殊清掃業」,專門清除獨居老人死後房宅,收費18
萬~300萬日圓不等。他慨歎,台灣進步緩慢,但老化速度卻不下於日本。
前幾年,王建煊看見長照需求與日俱增,賣掉外雙溪的老宅成立無子西瓜基金會,就是要
照顧無子老人,以服務在安養院住宿機構的老人為主,服務範疇包括擔任信託監察人、醫
療委任(決定是否要手術),生活委任(緊急聯絡人之一)等。
基金會執行長王夢迪說,基金會只是外展單位,沒有自己的住宿式機構,外訪時看到許多
長者失智、失能反被迫要搬遷到護理之家,非常可憐,王建煊因此興起創建從養護、老化
、凋零到死亡,一站式服務的複合式長照機構「天使居」,讓孤獨老人「老有所終」。
83歲高齡的王建煊今年最重要的大事,就是讓安養天年的藍圖─「天使居」啟動,實現禮
運大同篇「老有所終」願景。「神的手帶領我這支小鉛筆要畫出天使居樣版,成為無子老
人人生終點站。」他說,首家天使居今年動起來了,2022年可完工進駐。
配合長照2.0政策,可以容納約120人的天使居除日照中心外,也會設失智中心,採用團體
家屋,讓長者團體生活;生活無法自理者,也有失能專區服務,且會揀選教會或有愛心的
專業照護人員,像天使般為老人服務,讓住進去的老人感受「無子比有子更幸福」。同時
,王建煊呼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讓天使居在全台遍地開花,不必仰靠政府,也能使老
人安心在地終老。
5.完整新聞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IBWRPqJcGQ
6.備註:肥宅老年悲歌,嗆肥宅我嗆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