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房子可以留很多間的,很多是倖存者偏差
大部分的人大概就是一間房子
加上超多人持分,只能繳稅不能幹嘛的祖厝
沒有健保時代
家裡出一個洗腎的病人,就得賣房子
要開刀一次上百萬,賣房子(要去跪醫生送紅包)
小孩生下來心臟的問題,賣房子
健保是1995年才有的
沒健保時,我還記得小時候看一次小兒科就是500-1000
父母是底層勞工一個月薪水才5000
另外以前的房貸利息很高
一間貸300萬的房子,1990年代利率12%
利息362多萬,比房屋本身高
以前的人是想盡辦法要還房貸的本金
越早還越划算
我父母40多年前買下國宅小公寓
頭期款還不夠,差了30%
靠親戚的關係去跟銀行借信貸
信貸的利率更可怕,跟高利貸差不多了
後來跟我阿嬤借錢還信貸,利息要照定存利率給
後來90年代開始製造業外移
至少上百萬勞工階層受影響(我家就是收入少一半)
能把自住房繳完就不錯了
要能一直買房換房的,甚至囤房的
是軍公教、銀行、國營或是其他工作非常穩定的人
有錢的老闆階級就不在這討論之列
並不是上一代不努力
而是每個的時代都有自己的困難點
※引述《VVizZ (我很窮)》之銘言:
: 以前房子便宜
: 爸媽賺了錢
: 扣掉生活教育所需
: 大概
: 30%繳保險(現在幾乎都繳清了)
: 50%繳房貸(十幾年前就繳清了)
: 20%買股票(沒賺頭)
: 以前我爸媽雙薪加起來退休前的高點
: 也才10萬多一點
: 最多的時候有三套房子只有一套有貸款
: 不含繼承
: 後來是因為金融海嘯那時候一時害怕
: 把淡水的投資房賣了
: (其實不該賣的,後手轉賣賺了400多萬)
: 那我就不知道你各位沒房子住的
: 爸媽15~20年前在幹嘛
: 說投資嘛也沒什麼特別的
: 就是跟著社會經濟景氣
: 40年來小換大而已
: 先買新莊(害我身分證是全家唯一的F)
: 然後換天母公寓
: 天母公寓再換電梯大樓
: 阿不就這樣而已
: 那一輩有正常收入
: 不要亂花錢
: 87%的人至少都有一套房子吧
: 阿公阿嬤死掉繼承的還不算
: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