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un0120 (Lun)》之銘言:
: 左宗棠收復新疆
: 反觀李鴻章雖然名氣大
: 但一場勝仗都沒打贏過
說李鴻章沒打贏過太誇張了,李、左都是太平天國戰爭後期崛起的,
左宗棠主要的戰功是救援浙江,
李鴻章則是支援上海之後把江蘇打下來,雙方這個階段差距還不大。
投名狀電影影射的蘇州殺俘事件,就是李鴻章接受投降之後因為談不攏利益,
結果把主動投降的太平軍將領殺死。
湘軍佔領南京後,因為太平軍殘部和捻軍在華北太強勢,
連僧格林沁都被殺死,朝廷只得又調湘淮軍北上,
此時因為湘軍裁軍太多,所以曾國藩帶去的是淮軍居多。
結果曾國藩鎮壓不住捻軍被迫辭職,李鴻章繼任後把捻軍消滅。
左宗棠也有打捻軍,不過整體來說是李鴻章戰功比較多。
左宗棠後來打陝西甘肅,中間差點吃不下來,朝廷也要李鴻章去支援,
但是因為京、津又發生教案,曾國藩無法處理,左宗棠戰況也改善,
所以李鴻章就留在直隸(河北)負責應付列強的外交談判,
否則左宗棠連在甘肅的戰功都可能被李鴻章分走一些。
: 花一堆錢買軍艦最後全送日本
: 李鴻章跟垃圾沒兩樣
: 為何當時北洋艦隊不給左宗棠帶呢
左宗棠和李鴻章有所謂海防塞防之爭,左宗棠根本不想買戰艦,只顧新疆,
後來朝廷支持左宗棠打新疆也多少影響到李鴻章的預算。
李鴻章在剿捻和甲午戰爭之間也有派淮軍去參加過清法戰爭,
但是淮軍在戰爭中的表現比較平庸,還有好幾次被打爆。
法軍的外籍兵團畢竟是精銳,和新疆的軍閥不是同一個層次的。
北洋水師在剛建立沒多久的時候是真的強沒話說,拜訪日本時和當地人打架,
都能逼日本吞下去,當時北洋水師的歐洲軍官就提過可以輾壓日本海軍。
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在甲午戰爭前會那麼有意識要勒緊褲帶加軍費。
問題是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前幾年就已經沒繼續投錢擴充和改進了,
偏偏那個年代是只要過幾年武裝科技就會進步很多,
結果日本瘋狂砸錢就把北洋艦隊完全比下去,真正打起來當然也贏了。
另外甲午戰爭雖然海戰通常被當作焦點,實際上陸戰才是更重要,
不過清軍陸戰幾乎一路被輾壓,沒什麼好討論的。
甲午戰爭的陸戰,淮軍是被打很慘,朝廷後來因此調湘軍去救援,
結果湘軍幾乎是被屠殺,戰果比淮軍更是慘不忍睹。
左宗棠的部隊大概就這德行,也不用太神話他。
其實從李、左兩人在1860年代崛起開始,李鴻章的西化就一直比左宗棠快,
左宗棠一直到打新疆都還沒改過湘軍編制,一半的人還拿冷兵器,只是換掉舊槍砲,
要左宗棠去主持他偏向反對,也亟需最大程度引進歐美技術和制度的艦隊,
大概不會是一個好主意。
李左兩人一個死一個半流放到江南後,清朝又整編武衛軍,
其中聶士成的前軍就是淮軍系統的,
相對來說董福祥的後軍則是左宗棠打甘肅時收編的,屬於湘軍系統。
這兩者的戰力很明顯是聶士成佔優勢,淮軍是越來越靠向西式訓練,
董福祥的甘軍根本還很落伍。
結論:左宗棠搞海軍建設肯定比李鴻章還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