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天下雜誌
2.記者署名:
文 陳一姍 盧沛樺 吳靜芳 研究 王慶剛 天下雜誌708期
3.完整新聞標題:
2020台灣有多好?直擊10年最強勁的人流、金流,連Google都棄港來台
4.完整新聞內文:
2020台灣有多好?直擊10年最強勁的人流、金流,連Google都棄港來台
台灣,一葉孤懸在太平洋上的扁舟。1950,韓戰開啟冷戰序幕,扁舟定錨,台灣成為第一
島鏈。1979,中美建交,島嶼飄搖。1992,鄧小平南巡,台商西進,窮了台灣。2020,新
冠肺炎肆虐,中美關係急凍。避疫的人們、被驅逐的人們、回鄉的人們、投資的人們齊聚
孤島。這一次,歷史將為台灣帶來什麼機會?你我又該如何掌握新變局?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分享
其他
文 陳一姍 盧沛樺 吳靜芳 研究 王慶剛 天下雜誌708期
2020-10-06
23151
瀏覽數
【避疫的人們來了】
細雨斜織的週末午後,象山糶米古道不見太多的登山客,竹林間傳來英語、台語交雜的
Rap(饒舌)歌聲。嘻哈歌手雞腿飯(Raco G)赤裸上身,清晰可見背上一大片彩色刺青
,獨自佇立竹林間,擺頭、甩手,身體隨音樂起舞。
(王建棟攝)
山裡的小黑蚊咬得記者渾身發癢發疼,但歌手、劇組,甚至是遠蹈重洋的導演黃頤銘(
Eddie Huang),都扛著拍攝器材、緊盯螢幕,敬業十足。這首歌將是黃頤銘替環球影業
拍攝、以台灣移民為主題的電影配樂,最快明年全球上映。
這場選定郊山的MV拍攝,正是黃頤銘親自踩點決定。接著,他還把劇組拉到全台北最大的
公墓──富德公墓。
「我家在後面,常常爬山爬到這裡(指公墓)……我們台灣人是把景色最好,風水最好的
地方留個祖先住,外國人會覺得很特別,」頂著一頭金髮、講話還有洋腔的黃頤銘說,那
天早上,他虔誠地去廟裡拜拜,「我告訴祂,我們不是要打攪你們,是尊敬你們。」
黃頤銘是美國知名的台裔二代,他寫的《初來乍到》(Fresh Off the Boat)被改編為暢
銷美劇《菜鳥新移民》。他有律師執照,熱衷嘻哈,他是主廚兼餐廳老闆,開在紐約曼哈
頓的刈包店「Baohaus」,讓台灣小吃上了紐約知名餐飲指南。
廣告
因避疫回台,美國知名台裔第二代黃頤銘(圖中著襯衫者),與台灣歌手一起創作、拍片
。(王建棟攝)
今年3月中,他回台避疫,如今他租了1年的房子,找台灣歌手一起創作,已經寫完兩部以
台灣為背景的劇本。
黃頤銘的製作人是美國獨立製片人郭曉慶(Anita Gou),她監製的4部電影均入圍日舞影
展,獲選《Forbes》30位30歲以下最具影響力人物。「我們兩個知道彼此,但原本也不認
識,」小學畢業就離開台灣的郭曉慶說,她在洛杉磯,黃頤銘在紐約,直到這次才在台灣
相遇。
「台灣現在藏了很多高手!」
因為跟他們一樣的人不少,於是她「雞婆」地找上KKBox、theFARM,八月底辦了一場兩百
人的派對,集結像她一樣海歸、具備國際文化產業經驗,以及本地娛樂界的人,「從好萊
塢回來的,想在台灣做點事,不可能不跟台灣人合作;台灣團隊走不出去也很困擾,可能
需要有國際資源的人。」
廣告
甚至,她怕大家只跟自己圈子的人聊天,還規劃論壇,逼大家討論,為台灣找解方。伯父
就是中影董事長郭台強,郭曉慶當年參與史柯西斯在台拍攝的電影《沉默》,她心心念念
,想讓台灣故事走上國際,讓台灣內容創作有更好的環境。
文策院董事長丁曉菁受邀與談,她說,那場聚會讓本土的創作者跟國際經驗的製片有初步
認識,很多事情就有機會開展。
「台灣現在藏了很多高手啊!」美國商會執行長李豪(Leo Seewald)也說,這半年,他
到處遇到回台避疫的專業人士。
北市美國商會執行長李豪(Leo Seewald)。(王建棟攝)
飄盪在太平洋與歐亞大陸之間,台灣的命運,總是被歷史大潮無情拍打。
1949,兩百萬難民由中國避居台灣,島嶼突然從邊緣變成中華民國的正朔。
廣告
1950,韓戰開啟冷戰序幕,美援來了,台灣得救了。
1979,中國改革開放,中美建交,台灣變成外交孤兒。
2020,台灣再度站上拐點
如今,「對於台灣,現在是一個很特別的時間點,」已經來台10年的李豪說。
從經濟面,全球供應鏈正發生根本上的改變。
加上,台灣控制新冠疫情極為出色,知名度提升,「過去幾個月,防疫成功讓台灣站到世
界的前線,我相信這會幫助投資動能持續下去。」
台灣的確是2020年,地球上特別的存在。今年,全球經濟衰退5.2%,台灣仍正成長1.56%
,而全世界只有19國正成長。
不論是投資、出口,台灣都是少數有好消息的國家。
甚至,當全球旅行凍結,今年前7月,台灣卻發了近3500張白領工作簽證,是去年全年的
3.5倍。這當中還包括被中國政府驅逐的美國記者。
廣告
【美國人回來了】
「最大的變化是美國人回來了,」退休後,轉入iKala與Appier新創擔任董事,前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觀察。
不僅是斷交41年來,最高階層的國務次卿、衛生部長來訪。去年起,美國文官學院來了很
多的講師,收集台灣的資料。未來,美國文官學院將開設台灣課程,官員輪調計劃將列入
台灣,全面性參與台灣各行各業。
「(國務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這次參訪的最大意義是,反映美國非常看重台美
關係,」李豪解讀。
每次美方派資深官員來台,都要冒著觸怒中國的風險。李豪認為,這場會面等於確認台美
間將有更緊密的貿易關係、生意往來都將超越以往,「台灣是美國第九大貿易伙伴。對我
而言,他的造訪意味著雙邊貿易協定,真的可能很快發生。」
黃金時刻的機會之窗
「現在是黃金時刻(golden moment),」李豪分析,與台灣簽署貿易協定,在民主黨或
共和黨都獲得很大支持。無論美國大選結果如何,這股民意都將為台灣打開機會之窗。
廣告
「台灣會是觀察中國最好的地方,」今年5月,從首爾搬來台北的《華盛頓郵報》特派記
者施家曦(Gerry Shih)說。
9月中,他剛剛發布重磅調查報導,揭發中國深圳「振華數據」公司,監控蒐集全球超過
兩百萬政商名流的資料。這篇調查報導,就是施家曦坐在台北東區一間共享辦公室完成的
。
父母來自雲南,在舊金山出生長大,台灣是華郵記者施家曦一趟意外的旅程。如今走路上
下班,他已熟悉台北東區的大街小巷。(吳宙棋攝)
「這輩子,我從沒想過會來台灣,」父母是從雲南轉赴美國的華人,在舊金山出生長大的
施家曦,與台灣並無淵源。
今年3月,中美互相驅逐對方主要媒體的記者。香港已經中國化,也去不了。施家曦沒想
太多,選了入境不用隔離的韓國。沒想到落地當天,韓國就宣布入境要隔離14天,他意外
成為第一批適用者。
沒多久他就發現,首爾看中國,只從南北韓半島政局的角度;加上,語言是韓語也不方便
。這時,台灣外交部主動聯繫,施家曦與太太就轉來台灣。
今年迄今,外交部已增發28張外媒記者簽證,其中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
《華盛頓郵報》、《美聯社》等八位被中國驅逐的記者。這也是睽違多年,美國主流大報
再度有特派記者駐台,成為台灣全球曝光率最高的時刻。
施家曦已經做了一篇金門報導,談金門人國家認同的糾葛。因為好奇人權議題,他也已經
去了一趟綠島。
加上,「美國部長、次卿來台,國會有這麼多法案與台灣有關,在這裡有很多新聞,」剛
學會用租屋網,忙著租房子的施家曦說。
他也打趣道,因為要報導美國對華為禁令的相關議題,他跟同業都在研究半導體。
一位不願具名的外媒記者說,在台灣設分社依舊是政治敏感議題,所以《紐約時報》北京
分社才會遷到首爾,但現有4位紐時記者在台。「長期來說,在台灣設分社應該是自然的
事,」他認為,只是目前還沒有媒體敢跨出第一步。
戰略地位是雙面刃,地緣政治仍暗藏危機
「台灣是翻身了,但翻了會跌倒,還是爬起來,目前還不知道,」簡立峰持平而論。
最大的挑戰仍是地緣政治。
國際信評機構直言,台灣信評無法提高,最大的因素就是地緣政治。不僅一位回台投資的
企業說,客戶依舊擔心台海危機,要求必須有台灣以外的第三生產據點。
簡立峰觀察,美國要降低西方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唯一的解方就是用盡力氣,把印度拉抬
起來。屆時台灣電子業前往印度將不可避免。
短期,前國防部次長林中斌分析,中國經濟復甦領先世界主要國家,不需以戰爭鼓動民族
主義。八月起中國已收斂其戰狼外交,降調武統台灣。
但美國總統大選後,川普不再有連任壓力,為了做生意,對中態度可能轉為調適;拜登對
中幕僚,鷹派與鴿派各半,中期還是會遷就龐大的經濟利益,「台灣宜避險,未雨綢繆。
」
「台灣不能翻過頭,否則政治導致軍事危機,台灣反而趴在地上,」簡立峰也提醒。
其次的挑戰,沒有天然資源,長期以「人才」資產立足世界的台灣,今年正式成為人口減
少國家,這將成為台灣發展最大瓶頸。
「政府必須思考怎麼讓拿就業金卡的1000多人不只是單純避疫,」2歲離台,去年8月與先
生一起拿就業金卡,帶著兩個孩子回台的吳怡佳(Susan Wu)說。
網路世界,不再以中國獨大
軟體工程師出身的吳怡佳曾參與推特、Medium的初期投資,也創辦過遊戲公司Ohai、擔任
過線上金流獨角獸Stripe的紐澳區負責人,更是長年耕耘開源社群的駭客,擔任過全球最
大開源組織Apache基金會的媒體長。
2010年,她被美國《快速企業》雜誌選為科技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就業金卡方案自2018年2月上路以來,至去年底只發出541張,但今年前8個月就發出623張
。吳怡佳(Susan Wu)與先生來台剛滿一年,已開始在台輔導新創團隊。(吳宙棋攝)
她手上投資的公司營業規模達數10億美元,在美國、紐澳都有投資新創。她為了尋根回台
,目前花了大部份時間輔導新創公司以及台灣的新創生態圈,鼓勵創業者跨出國門。
「她帶來更多的是闖蕩國際市場的格局,」吳怡佳輔導的科學教育平台Skyrock創辦人湯
姆斯說,英國籍的湯姆斯原本是台灣歐洲學校的老師。
「台灣是一個學習亞洲文化最有趣的地方之一,而且是經營亞洲市場很好的基地,」吳怡
佳認為。
事實上,全球數位經濟生態圈正面對一個新機會,因為全球上網人口不再是中國獨大。
簡立峰分析,10年前,中國佔全球上網人口45%,造就了阿里巴巴等中國網路企業的躍升
。但目前全球上網人口達47億,中國只有8、9億,已不到五分之一。加上美國封殺抖音、
微信,很明顯的戰略,就是要將中國網路與中國網路企業圈起來。
中國以外已出現龐大的數位經濟市場,當中國企業無法出海,這就是台灣新創的機會。關
鍵是,台灣能不能運用全球人才,出海國際市場。
簡立峰舉自己擔任董事的Appier為例,這家AI新創創辦人是台灣人,400名員工,一半在
台負責研發,但另外一半則四散在世界各地做業務。
「你很難說,他是哪一國的企業,」他認為,因應少子化最好的方式,就是運用跨國人才
,幫台灣新創打國際市場,「我們是用台灣優秀的工程師,去換其他市場優秀的業務行銷
人才。」
在長達40年的冷戰歷史裡,台灣的官僚是世界公認,最擅長用外援翻轉自己命運的典範案
例。
時代再度為台灣打開機會之窗,台灣的未來也必須靠人才、新思維才能真正翻轉。(責任
編輯:陳郁雁)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reurl.cc/WLAOGO
6.備註:
台灣真的越來越強
企業強
國際頂尖公司也越來越在台灣設廠
矽盾,戰略地位,飛彈都是台灣的武器
中共應該不敢打台灣
作者:
omfg5487 (suPeRthICc)
2020-10-09 10:27:00因為港狗更爛啊
作者:
zold (zold)
2020-10-09 10:28:004% 柯粉 + 五毛: 自吹自擂
作者: van2037 2020-10-09 10:29:00
要寫不好 也可以一大篇的
作者: giggleboy (科科笑男孩) 2020-10-09 10:30:00
天下雜誌喔 直接略過 連看都沒有的價值
作者:
gogobar (GOGOBAR)
2020-10-09 10:31:00笑死
作者:
hankwtc (hankkong)
2020-10-09 10:42:00一堆45仔噓很急
作者:
time3Q (緣分落地)
2020-10-09 10:54:00噁心葉姵文 甘脆說2020台灣經濟是30年來最好
作者: buchholiz (lily chou) 2020-10-09 10:57:00
推
作者: cottontsai (Jessie) 2020-10-09 11:19:00
2020確實是三十年來資金湧入最多的一年啊,有認識銀行高層的人都知道
作者:
pigboss (Pwned)
2020-10-09 11:39:00瘦肉精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