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ear26 (熊二六)
2020-10-29 17:29:46這樣說好了
以前人多的是時間讓你從事某件事情
直到專精
傳教士平常的日課就是抄聖經
專研經典和語言 然後輔修天文和科學
而且當年那個時代
有學識的人身負兩三種語言沒有問題
但是
在傳教士精通語言之前
商人就先精通語言了
早期商人可能是(假設)
像你台灣人懂閩南話 於是你跟泉州人做生意
泉州人懂閩南話和福州話
於是他能跟福州和台灣做生意
福州人可能懂閩南話 和溫州話
溫州人懂福州話和浙北話
浙江人用浙北話和上海話
上海人懂浙北話和蘇州話
然後這樣慢慢輻射出去
於是
你是甘肅人
你可能會西域靠近甘肅的某些小國語言
你可以做短程貿易
如果你會稍微遠一點的語言
你可以做稍微長一點的貿易
因為自古以來都有人群是生活在國境
這類人很自然的會習得國境兩側的語言
那麼我甘肅人會新疆語言好了
那麼我在新疆那邊找個會哈薩克地方語言的當翻譯
相對而言就很簡單
就這樣一代傳一代
然後有系統的被商人和絲綢之路結合起來
再到傳教士的時代
他們自然有系統的可以學習
那些遠方語言
另一個關鍵就是蒙古征服了歐亞
當時商人只要會蒙文就能跟領導階級溝通
大量的商人在絲綢之路穿梭
當然就把各種語言和文獻各處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