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記者署名:
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3.完整新聞標題:
「碳循環的沈睡巨人」 北極甲烷開始釋出 可能惡化氣候變遷
4.完整新聞內文:
英國《衛報》報導,西伯利亞東部北極沿海大陸坡中冰封的甲烷沉積物——又被稱為「碳
循環的沉睡巨人」——已開始釋出。
科學家在俄羅斯附近拉普捷夫海深達350公尺處發現了高濃度的強效溫室氣體,認為這可
能已經觸發新的氣候反饋迴路、加快全球暖化的速度。
暖化效應高出二氧化碳80倍 北極甲烷水合物系統已被擾動
北極大陸坡沉積物中含有大量的凍結甲烷和其他氣體,又稱為「水合物」。甲烷的暖化效
應在20年間是二氧化碳的80倍。美國地質調查局先前就將北極水合物的釋出,列為導致氣
候變遷突然惡化的四大風險之一。
俄羅斯研究船「R/V Akademik Keldysh」上的國際研究團隊表示,目前大部分的氣泡正溶
解到水中,但是海面的甲烷含量是一般情況的四到八倍,並且正在釋放到大氣中。
「此刻這對全球暖化的影響還不大,但關鍵是這個過程現在已經啟動。西伯利亞東部大陸
坡甲烷水合物系統已經被擾動,這一過程將持續下去,」斯德哥爾摩大學科學家戈斯塔夫
森(Örjan Gustafsson)透過船上的衛星電話表示。
甲烷釋放規模仍待資料分析 全球暖化速度有可能提高
多年來執行國際大陸棚研究遠征隊的科學家們強調,這僅是初步發現。甲烷釋放的規模必
須等到遠征隊返回,分析資料並將其研究結果發表在同儕審核期刊上後才能確定。
但是,大陸坡凍結甲烷開始釋出表示已經到達新的臨界點,全球暖化速度很可能提高。
探討海洋中冰凍甲烷沉積物的脆弱程度時,一般多以北極為出發點。現在北極升溫速度是
全球平均水準的兩倍以上,甲烷何時以及是否會釋放到大氣中一直是氣候電腦模型中相當
不確定的問題。
北極研究團隊率先發現 離岸大陸坡正在釋出甲烷
Akademik Keldysh研究船上的60人研究團隊認為,他們是第一個觀察到北極離岸600公里
外大陸坡正在釋出甲烷的團隊。
他們在長150公里、寬10公里的大陸坡上六個監測點看到了沉積物釋放產生的氣泡雲。
在拉普捷夫海大陸坡上,一個深度約300公尺的地方,他們發現甲烷濃度高達每升1600
nanomoles,是海和大氣處於平衡狀態時的400倍。
俄羅斯科學研究院學者塞米萊托夫(Igor Semiletov)說,這麼大的排放量前所未見,「
大陸棚、大陸坡主動釋出水合物是很重要的發現,過去不曾觀察到過...可能對氣候造成
嚴重後果,但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證實這一點。」
造成水合物釋出最可能的原因是溫暖的大西洋海流侵入北極東部地區。這種「大西洋化」
現象是人為氣候破壞所致。
北極甲烷排放第三種來源 規模居所有海洋最大
這個新發現可能是北極甲烷排放的第三種來源。已經在該地區從事研究20年的塞米萊托夫
之前就曾指出,北極大陸棚上正在釋放出天然氣,規模是所有海洋最大。
他的團隊連續兩年在拉普捷夫海和東西伯利亞海的較淺區域發現了類似火山口的海底窪地
,正在噴出甲烷氣泡,這些位置的海面甲烷濃度比平時濃度高數十倍至數百倍。今年秋季
稍早,在內陸西伯利亞凍原也觀察到有類似現象的窪地和滲穴。
今年1月到6月,西伯利亞的氣溫比平均溫度高5℃,而這種異常現象是人為二氧化碳和甲
烷排放造成的機率,是自然形成的機率的600倍。去年冬天的海冰融化異常地早,這個冬
天尚未開始結冰,如此遲來的冬天已突破過往紀錄。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545520228_2645e3e34a_b.jpg
2020年北極海冰狀況。圖片來源:Alfred-Wegener-Institut / Markus Rex(CC-BY 4.0
)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e-info.org.tw/node/227717
6.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