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havioral Sink 行為淪喪
行為淪喪是由研究密度如何影響動物社會行為之學者卡爾宏(Calhoun, 1962)所提出。最
初,他觀察在戶外圍欄中的野鼠,然而在食物與水完全充足也沒有天敵的狀況下,老鼠的
數量卻始終低於150隻。卡爾宏覺得疑惑,於是設計了一個實驗情境繼續觀察。在觀察中
他發現當老鼠的族群數目超過正常水準,擁擠將使正常行為完全崩潰。雌鼠不再築巢與哺
乳,雄鼠的攻擊水準也會上升,而幼鼠則多半被遺棄或吃掉。卡爾宏將這種在極度混亂、
擁擠的情境中發生的狀況稱為行為淪喪。然而,這僅僅是研究動物的結果。由於學習、認
知、文化因素都可能與空間密度形成交互作用,因此,人類處於超過人類維持正常社會組
織能力的擁擠、高密度環境中,究竟會不會發生行為淪喪至今未有定論。畢竟,人類彼此
間的互動不僅複雜,也更具彈性。
台灣現在每天冒出一堆脫序行為是不是代表台灣人太多了造成空間不夠
是不是正符合行為淪喪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