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得仔細看一下,這些社宅案子到底都蓋在哪裡喔
台灣政客的重新詮釋能力,早就已經超越到你不知道的新高度,大部分人都沒看懂
包括最經典的,可以把炒房地產重新詮釋為蓋社會住宅救濟弱勢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林口A7合宜宅
1. 那裡徵收來賣給建商的土地,遠比蓋合宜宅的土地大
2. 更改路線,牽一條賠本的捷運,多蓋一個站
3. 低價徵收,到最後整地、興建,賣出
整個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建商賺取最大利潤,比政府還多,也比被徵收的地主多
政府和地主都是虧的
4. 合宜宅蓋很少,但是一定抽籤爆滿,等於瞬間引入新住人口
建商馬上說:造鎮成功,這裡已經有生活機能
然後賣你合宜宅「旁邊」的房子
台灣的一大堆社會住宅都是這種炒房模式,這一招真的是超經典
你仔細想一想,林口龜山幹嘛需要社會住宅?林口龜山那邊便宜的老房子本來就很多
1. 充分轉化、利用了台灣左派團體的聲浪
2. 左派社運團體基本上都看不懂這些財務經濟操作,對他們來說太困難了
3. 把炒房績效很多 直接轉化成 社會住宅興建績效很多
這真的是重新詮釋的經典
結果就是不知道狀況的鄉民,還有社運團體,看到社宅的數字在那邊跳就好開心
還逼著政府趕快蓋 XDDDD
這真是台灣最經典的操作之一
你如果沒有專業,真的是被玩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