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這些搞文化保存運動的人是「復古情結」
他們內心是反工商社會的,然後用幻想與妄想,美化農業社會和原民狩獵社會的美好
另一票國民黨系統的妄想體系也差不多
有整套空想中國的妄想世界觀,設定堪比小說龐大
他們的共同點是,覺得他們小時候的東西是最好的,最讚的,最偉大的,要保存要復興
但這些東西全部都是死的
學東西的訣竅其實上是「情境」
也就是「有用」「有目的性」
當你「有用」「用了」,你就會「用身體記住」,這叫「內化」
當工具掌握自如了,之後才能創新
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就是以色列和日本
艾利澤本耶胡達是立陶宛猶太人,1881年移民至巴勒斯坦
當時希伯來文是宗教菁英界才使用的死語死文化
他是希伯來文發明之父,他把現代生活的所有名詞和動詞和文法全部重新發明出來
以結果論,現今的以色列,還真的大家都是講希伯來文
第二就是日本明治維新
當時日本的知識界大量的翻譯西洋名詞,這些詞彙在日語裡根本沒有
於是創造了大量的和制漢語,因此日語才能快速地融入現代
這幾個例子都表示,你到底是不是抱持著「實踐主義」「實用主義」在做事情
做事是在「創造未來」
還是在「復古過去」
會對最後結果有根本性的影響
人類根本上是追逐未來的生物
台灣搞政治的人基本上都活在過去
民進黨那票文青每天內建反工商親農愛土地
國民黨那票宮廷文人每天妄想黨國神話史觀
基本上都是活在過去,活在虛擬世界的妄想裡
現代的文化就是網路世代,工商服務業社會
現實的資訊量遠大於抽象世界
事實就是人類根本不可能回到七成勞動人口去農耕的時代
忽略掉眼前的實用性
每天想要創造復古的平行世界,做事當然會failed
文化要保存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斷融合新的現代,不斷創造出新意
也就是「脫古改新」
你整天想把它弄成博物館級的東西,就是只有 0.01% 的學者會使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