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那麼多人喜歡日文?我沒有歧視日本人的意思,
只是從語言學來看,日文的每個音節資訊量其實很低。
請看以下文章:
https://reurl.cc/7o1a6N
日文因為助詞架構,又加上屬於黏著語,所有的時態否定等都在動詞後面,因為是SOV,
全世界的強勢語言都是SVO架構為主,例如中文、英文、西班牙文,
很大一個優點就是動詞可把名詞區隔開來。
日文的SOV,若無助詞確定主受關係,無法確認你是SOV還是OSV,
所以就發展出格助詞來規範每個詞在鋸子的腳色,也因此日文可以很靈活調換順序,只要
動詞放最後就好。
所以這幾點加起來,就造成讓日文的音節很多、語尾經常要拖很長,
這也就是這位語言學家所研究的表達效率,加上敬語更不用說了。
日文無法成為強勢語言,比起中英法西差太多,很大因素也跟這語言的先天特性有關,
台灣人的優勢只有漢字這一項,文法上函文還比較有優勢,因為語法高度相似,一樣是SOV
的黏著語。
不過中文有個地方很妙,就是語序在固定之下也發展出彈性做法,透過把動詞放在不同位
置,即使沒有助詞,一樣可以創造出脫離SVO常態的句子,
因為讓不同成分分得夠開就可達到區隔效果。
日文需要助詞,因為要釐清你是SOV還是OSV,中文平常SVO,
但可以使用話題化的方式,把O變成話題,
書寫上需要用逗號,但口語上常省略停頓,變成了OSV,
例:飯我吃了。
同樣可以善用這點,在特定情況下也能造出SOV句子,因為成分很清楚,
所以不用助詞也知道主詞跟受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