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聯合報
2.記者署名:
陳言喬
3.完整新聞標題:
攜帶月球土壤 大陸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
4.完整新聞內文:
2020-12-17 06:31 聯合報 / 特派記者陳言喬/北京即時報導
歷經23天的飛行,攜帶月壤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已在17日凌晨1點59分成功降落在內蒙
古四子王旗著陸場。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隨即發來賀電,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人員
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大陸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太系統工
程,首次實現了大陸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
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太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
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對你們的卓越功勳,祖國和人民將永遠銘記」。
習近平強調:「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希望你們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
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征程,為建設航太強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立新功,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
大的開拓性貢獻」。
為協助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準確著陸,16日下午在預定地著陸場萬里之外的印度洋上,大
陸的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所屬的遠望3號船即抵達測控任務海域,為其保駕護航。
昨夜內蒙古四子王旗夜間零下30度,對地面工作人員的準備是一大考驗。在嫦娥五號軌道
器和返回器分離後,地面的搜索直升機即先於車隊啟動,飛往搜索區域上空,以著陸點為
中心,呈四角分佈之勢待命搜尋。
「再入返回」這段旅途,堪稱本次任務最關鍵、最受關注的一段航程—返回器從距地球
5000公里的太空中,以每秒約11.2公里的速度滑行進入大氣層,通過自主調整姿態,借助
升力再「跳」出大氣層,然後再第二次「躍」入大氣層,直到下降到開傘高度(距地面10
公里)。這意味著它將兩次進入會遮罩電磁波的黑障區(地球上空35公里~80公里的大氣
層間),與外界失去無線電聯繫。
這種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方式,被形象地比喻成「打水漂」,意在模擬未來嫦娥五號探
測器返回地球。
選擇「跳躍式再入」,可用較小的再入角,斜向下進入大氣層,依靠迎面的大氣阻力產生
的向上分力即氣動升力,提升高度。衝出大氣層後,做一段彈道式飛行,再進入大氣層(
也可以多次出入大氣層),每進入一次,都可利用大氣阻力進行一次減速。
以這樣的方式返回,飛行距離和時間明顯拉長,對於落點的調整就有了很大餘地,可使返
回器儘量落到理想著陸區域。歷史上,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每秒11.2公里)再入大氣層
的航天器不少採用「跳躍式返回」。
此外,要確保返回器再入返回成功,防熱技術也是關鍵。返回器面臨的峰值熱流密度、總
加熱時間、總加熱量等一系列資料,得經受超過2000度高溫的長時間燒蝕。
11月24日凌晨04時30分,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太發射場點火升空,送嫦娥
五號奔向月球。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5099089
6.備註:
老實說我只看得懂習近平發出賀電
「跳躍式再入」到底是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