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ZMittermeyer (ZM)》之銘言:
: 超譯「動機」的叫「誅心論」
: 第一,動機這種東西是難以解明的,
: 第二,附帶政治意識之後,解釋別人動機是可以無限超譯的
: 台灣建設復興基地究竟是大公無私的為民?還是統治集團的自爽?還是都有?
: 日本建設台灣究竟是大公無私的武士道?還是南進政策的建設?還是都有?
: 這種事情你辯論一輩子都不會有結果
: 因此要關注的僅僅只是「事實」
想不到我這裡跟你同意見 (笑)
: 事實就是:台灣在1940年早就已經進入工業化國家,是東亞的第一班領頭羊
哎 我說你... (扶額)
我下面要寫的,只花五分鐘不到google喲,
google完 我自己都開始懷疑人生,我幹嘛在號稱<認真就輸了>的八卦版認真...
這裡首先要問:
什麼是進入工業化?標準是啥?
當然我相信社會學一定可以每個大師都弄出一套標準,
我這裡很簡單,用最俗最賤的維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工業化
: 工業化最基本的特徵是非農業就業人口的急速增加,
: 越來越多人脫離自己生產糧食與必需品的佃農、小農經濟生活,
: 進入城市的工廠,
: 當農業人口低於1/4時便是工業化社會。
^^^^^^^^^^^^^^^^^^^^^^^^^^^^^^^^^^^^^
大家看清楚上面的定義了嗎?應該不用寫三次吧
好,下面統計截圖出自
張志明先生的政大博士論文
https://i.imgur.com/ikedOlP.png
統計清楚顯示,
日殖時期台灣的農業人口就算到了1940年代,也還佔了總人口的一半
依維基百科對工業化的解釋,
台灣當年根本不是工業化社會
你不要讓我寫一寫覺得我好像在公開處刑你好不好
我還要吃晚飯耶 我這樣會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