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ijala (閉嘴啦)》之銘言:
: 每次重播還是他媽的不小心看完
: 那麼在哪裡才能買的到呢
: 我倆惺惺相惜 情不自禁
: 來人喂公子吃餅
: ...
: 太多經典名場名句
: 從15歲的小朋友到45的魔法師
: 跨越了至少30年都知道
: 周星馳算影響力最大的華人影星嗎?
喜劇跟其他類型電影有個特別之處,在於它有時空環境的限制。不同的文化土壤加上當下
所發生的時事,如果不是身在其中便很難完整接收,所以喜劇是有一個期限的。
今天再回去看1972年上映的《教父》,依然會覺得很精彩;但再看1975年上映的英國喜劇
《聖杯傳奇》,我相信現在的年輕觀眾看了頂多嘴角稍微上揚。以香港喜劇演員代表來說
,從50、60年代的新馬師曾,到70、80年代的許冠文,他們都曾引領風騷,但時代一轉變
,他們終究得讓賢,酒店關門打包走人。
周星馳在90年代接棒,適逢香港電影最蓬勃發展的時候,加上香港當時還是英國殖民地,
可以說是華語世界中最自由的土地,台灣直到1987年才解嚴。喜劇最需要的就是肆無忌憚
,在周遭沒有像樣競爭者的情況下,周星馳自然就成為了華語喜劇的執牛耳者。
在整個90年代,也不是沒有人挑戰過周星馳的喜劇地位。從張衛健、葛民輝到張家輝,都
曾在喜劇領域裡耕耘過,但終究都沒能撼動周星馳的地位,其中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電影的主導權。
一個好的喜劇演員,通常走到最後都會想要主導整部電影,查理.卓別林、巴斯特.基頓
後來都身兼導演。周星馳最早在1991年就積極參與電影的幕後工作,到1994年在《凌凌漆
大戰金鎗客》正式掛上導演頭銜,同年還成立了彩星電影公司。
加上當時周星馳又把從電影上賺來的錢投資房地產,所以他很快就已經是財富自由的狀態
,不需要看任何人的眼色,所以他的創作基本上沒有什麼外力干預,也擺脫了過去被頻繁
壓榨演出的狀態。從1993年開始,周星馳就大概控制在每年3到4部電影的數量,然後逐年
減少,現在更是幾年才磨一劍。
不讓觀眾審美疲勞,也是令自己的演員生涯持盈保泰的方式。台灣過去也不是沒有過成功
的喜劇演員,但像許不了就是在被極度壓榨下,迅速升起又迅速消逝。
到了千禧年,隨著香港電影的市道黯淡,周星馳的電影也不如以往,但卻碰上了網路興起
以及中國市場逐漸開放。網路興起讓周星馳電影成為年輕人插科打諢的文本。舉凡「小強
」、「鄉民」、「如花」都是在那時候成為網路熱門用語;中國市場的開放也讓原本只能
憑藉盜版來認識周星馳的觀眾有如餓虎撲羊,《齊天大聖西遊記》就是在那時被中國的大
學生爭相追捧。
2001上映的《少林足球》,是周星馳電影生涯的第二個轉捩點。這部原本外界並不看好的
題材,卻在跟上了自《風雲》之後的華語電影特效浪潮後,受到了爆炸性的歡迎,也讓原
本就已在日、韓小有名氣的周星馳站穩腳跟,更進一步打進歐美市場,進而獲得哥倫比亞
影業的注資,製作下一步的電影《功夫》。
2003年香港與中國簽署CEPA後,香港電影進入了北上合拍片時代。周星馳的電影又繼續在
這片廣大市場繼續輝煌,後來的《長江七號》、《西遊.降魔篇》、《美人魚》都屢破票
房紀錄。
當然最近周星馳有點時運不濟,《新喜劇之王》表現不盡理想(但論票房淨利並不輸過去
那些破紀錄大片),又因為疫情的關係讓已經拍攝完成的《美人魚2》遲遲無法上映,但相
信短期之內,還是不會出現足以取代周星馳地位的喜劇演員。
因為現在時代又變了,如今已經是社群網路百家爭鳴,大家都各有一片小天地,而且多元
選擇的媒體環境也讓觀眾口味極度分眾化,加上現在兩岸三地的矛盾,想要一統江山幾乎
是不可能。
即便2021年的今日,周星馳已淡出幕前,近年推出的作品也毀譽參半,但是在沒有後浪推
前浪的狀況下,周星馳電影依舊能夠在現在的環境存活著。像是「我還沒上車啊」、「我
全都要」都是這一兩年突然冒起的周星馳迷因,最近對岸抖音又流行拍模仿《整人專家》
的車文晶走路,取名叫「六親不認步伐」。
結論就是,在可見的未來,周星馳仍然是華語喜劇領域的最大公約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