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聯合新聞網
2.記者署名:
林敬家
3.完整新聞標題:
台中嗆人鴨肉店遭抵制 學者:消費者健忘、好吃就埋單
4.完整新聞內文:
台中市一家鴨肉店涉嫌恐嚇熊貓女外送員引發鄉民圍剿,店家雖停業多天但仍未道歉,甚
至信心滿滿在臉書上貼文「耐心等候重開日期,沒有什麼是買一送一活動不能解決的」,
店家態度被網友稱是場「公關災難」,但學者指出,長期研究顯示,台灣消費者吃東西,
好吃、便宜是最優先考量,店家想在事過境遷東山再起也非難事。
台中北屯這家鴨肉店在事件發生後,網友一度用Google評價教訓店家,但業者也不斷在臉
書表達意見,日前說「剁的碎碎吃的醉醉,好吃的東西經的起時間的考驗,時間會沖淡仇
恨,但美味會留下」發言方向似並不有助於得到外界諒解。
昨天又貼文「我若道歉我你爹」也向網友喊話「親愛的網民們您好......不管是講什麼罵
什麼,我們都虛心接受 ,但態度依舊,一直都在這直球對決,不躲也不閃,不會神隱」
高調的態度未改,鄉友關注,回應依舊熱烈。
彰化師範大學企管系教授葉凱莉說,雖然看起來網路上對店家撻伐,有許多負面留言,但
因屬於地方小店,並非知名品牌,事件可能隨著時間就被淡忘,加上店員針對的是外送員
,不是消費大眾,一般民眾認為對自己的影響小,透過事件去串聯抵制的力量有限。
葉凱莉也指出,從理論來看,台灣消費決策上價格、口味絕對是最優先考量,店家的社會
責任、正面形象等往往都排在很後面,反觀國外因從小學習投入公眾事務,對於不好的事
情會願意付出改變,不只是輿論上的壓力,也會身體力行拒絕。
葉凱莉表示,除非店家違法,否則對於這樣的市場秩序政府沒有完善制度管理,消費者也
缺乏對優良廠商的堅持與認同,應由教育加強消費端身體力行鼓勵有正面社會影響力的店
家。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325/5156099
6.備註:
本來還沒那麼紅,這們一吵就紅了